第135章 鹏举,我又该去哪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远处的小山上,

    见蔡玥安全的到达了侯莫陈的营地,甘宁叹息一声道:

    “可惜了,只差一点,便能杀死这蔡玥。”

    “公瑾接下来还要继续起事?”

    听到甘宁的询问,周瑜沉吟了片刻回应道:

    “计已谋定,不可半途而止!”

    “如今,传檄一事需要尽快进行,如此我等还有机会。”

    ……

    按照原本的计划,只要能刺杀蔡玥,没了继承人的大周必然生乱。

    即使蔡琰现在还年轻继续生一个,也无法平息因为失去继承人而产生的动乱。

    如今虽然没能杀掉蔡玥,但天下不满之人反叛的导火索已经点燃,

    随着徐州叛乱之事传播开来,

    那些与这次的徐州叛乱有牵连者,或因害怕,或因野心,都或多或少有所动作。

    如当年陈胜吴广一般,一朝起事,天下皆反。

    他们世家大族,渗透了这么多年,也该推翻这司牝而掌的大周了。

    ……

    “此件事了,随我去吴地!”

    公瑾带着部下便要离去。

    但在离开前,他还是望了一眼候莫陈营地所在。

    在那里隐约可见一位男子正站在一辆模样怪异的天人造物上。

    “诸葛亮……”

    此次功败垂成的罪魁祸首就在此人身上。

    不知为何,当初在听到此人的事迹后,公瑾便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想必不久后,我等便可再遇。”

    公瑾收回了目光,便匆匆而去。

    ……

    随着蔡玥收取了候莫陈的兵权,营中的平叛正式开始了。

    虽然这次叛乱动静十分大,这些叛军更是勾结了外面的佛徒,

    但可惜这些叛军群龙无首,被蔡玥逐个击破,

    蔡玥这里收敛的士卒越来越多,而叛军的动静越来越小。

    在过去了整整两日后,营地内才彻底平稳下来。

    ……

    营地内,看着运送尸体,清扫血迹残肢的场景,孔明面色严肃。

    十几年前,年幼的他,为了躲避战乱,便跟随叔父离开徐州琅琊郡,前往南方躲避战乱。

    那时正逢曹操进攻徐州,内亦有佛徒笮融为乱,徐州一时间生灵涂炭。

    巧合的是,当初他就是在下邳见证了混乱的战局。

    “安稳了几年,乱世又要来了吗?”

    想到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孔明心中难安。

    经历过乱世的他,只想当管仲乐毅,平定天下。

    蔡琰虽是女子,但却仁慈,在姐姐诸葛琪的建议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百姓的生活也一点点的好了起来。

    和平的时代似乎就要到来。

    但蔡琰毕竟是女子,孔明十分清楚这一点,女子的身份也成为了大周不稳的原因之一。

    因此他将重点放在了蔡玥身上。

    只要身为男子的蔡玥继位,大周必然会稳固许多。

    他能明白这一点,那些野心之人,也明白这一点,

    随着蔡玥的长大,太子的明君之姿,渐渐显露,这些人急了。

    一旁的蔡玥见孔明,面露忧虑之色,忍不住询问道:

    “老师,叛乱已经平定,可还有隐患。”

    听到蔡玥询问,孔明出声回应道:

    “天下乱局已起!”

    “待徐州之乱传出,必有反叛。”

    “殿下觉得最先反叛之处是何地?”

    “这……”

    蔡玥思索了一阵回应到:

    “莫不是草原诸部?”

    “虽有反叛但不成气候?”

    “关中?”

    “北有草原诸部辖制,即使反叛也可定矣。”

    “那是何处?还请老师解惑。”

    “江东。”

    “江东!我懂了,江东乃大周最后平定之处。”

    “当年因为夺船之乱,甄凤阁又大肆屠戮,江东士族仇视大周,若北方生乱,江东必然起事。”

    “可我听闻,江东十分安定,每年赋税皆有盈余,怎会生乱。”

    “殿下,可知当年七国之乱中的吴王刘濞。”

    近些年他在孔明的指导下一直在阅读史书,自然知道吴王刘濞。

    当年大汉棋圣汉景帝刘启,便是一棋盘砸死了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

    而刘启之所以如此痛下杀手,还是因为刘贤向刘启炫耀了什么。

    而刘贤炫耀的资本,便是吴地的富足,甚至可以盖过朝廷。

    在吴王刘濞的治理下,江东可以说是十分安定,没有任何反迹。

    甚至面对亲子被杀吴王依旧在隐忍,直到最后借着推恩令的借口,发起了叛乱。

    “老师的意思是,吴地有一股势力稳定了当地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