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彗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213年10月,洛阳城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为响应汉帝起事,洛阳城中的世家大族联合反叛,

    面对这种程度的反叛那蔡琰本该没有反抗的余地,但最后的胜利者却是蔡琰,如此情况令世人惊诧。

    而面对反叛的大族,蔡琰也没有心慈手软,一时间杀得人头滚滚,

    其中甚至有一些,大周建立的功臣,也惨遭屠戮,

    本就有恶名的蔡琰,因大肆屠戮功臣,也得到了刻薄寡恩的诘问。

    而得知蔡琰行为的鹏举,也是暗自叹息一声。

    封建王朝毕竟是不同于的现代文明时代的,

    也曾想过将这些人流放海外,也不算浪费人力,但最终还是没有阻止蔡琰。

    ……

    洛阳数百里外,

    伏牛山下,正有一支大军挡在外面,一位羽扇纶巾,身材伟岸的男子,站在山隘旁,摇动着羽扇望着一个方向,

    这时在山谷处有一支商队正缓缓而来,

    这商队见在荒山野岭的道路旁,站着这样一个人,顿时紧张起来。

    有急匆匆的跑到了商队后方,片刻后商队领队来到了前方,而当领队见到那人后,神情一变。

    路边之人此时也停下了手中的羽扇,招呼道:

    “仲达何去?”

    “不如小坐片刻。”

    “孔明,许久不见!”

    那商队领队,正是从洛阳城中逃出的司马懿,

    看着孔明身旁摆放的案席,他十分清楚今日自己是逃不了了。

    司马懿哂笑一声,毫无顾忌的跪坐于席上,与孔明对饮。

    “孔明,若那蔡琰未曾牝化司晨,夺得天下,你我二人或许是为何好友。”

    “好友?”

    孔明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当年曹操打赢官渡之战,袁绍病逝,袁家陷入内斗,

    那曹操已有吞噬北方的能力,若无蔡琰那曹操或许会成为一方雄主。

    只可惜经历徐州屠戮的孔明,定然不会出仕曹操,而他司马懿,族中皆仕曹操,将来只会是敌人。

    “过往之事不可追,仲达打算去往何处?”

    司马懿听到此话,杯酒骤驻:

    “孔明这是何意?”

    他们二人皆是极为聪颖之人,司马懿顿时反应过来什么:

    “听孔明的意思,是要将我流放海外吗?”

    作为朝中重臣,他自然知晓刘备,周瑜之事。

    毕竟准备大量船只出海,不可能一点风声也不透露。

    “可愿意?”

    此时司马懿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起身对孔明拜谢道:

    “孔明此恩,司马一族铭记于心。”

    见司马懿如此隐忍上道,孔明起身错开了司马懿的大礼,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等司马一族另两支族人到来,便一起南下岭南!”

    原本还神情平淡的司马懿,听闻此话脸色大变,但只是一瞬间神色便恢复了正常,

    他见孔明已经转身离去,忍不住追问道:

    “孔明,可否告诉我,我等因何而败?”

    然而孔明径直远离他,并未有任何回应,见此司马懿大声问道:

    “可是天人回归?”

    看着默不作声,消失在道路尽头的孔明,虽然他未能从孔明那里得到答案,

    但沉默已经是最好的回答。

    ……

    河北,邺城,汉帝刘协看着城外的大军,默默的摇了摇头:

    “诸位我等投降吧!”

    “陛下,不可啊!”

    看着周围那些拥护自己的大族,刘协神情有些淡漠。

    他早已不是那少不更事的小孩子,

    从当年董卓废除刘辩立他为帝,到他经历李傕郭汜之乱,四处逃亡,

    再到曹操迎奉,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已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经历的磨难,

    也从这些磨难中洞悉了一些人心。

    这些大族辅佐他从来不是为了匡扶汉室,为的只是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们要的只是大汉时候的便利。

    在流落,挟持的那些日子里,在每个孤寂惶恐的夜晚里,他都在反思着大汉灭亡的原因。

    为何大汉在光武帝刘秀光复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便衰败到这种程度。

    那光武帝刘秀在史书上留下了极好的名声,在位时更未屠戮过任何功臣,可以说被大族和天下文人称赞。

    然而经历了这么多,见到了大汉百姓的艰苦,刘协心中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想法,

    大汉灭亡的原因,也许就在大族和士人对刘秀的称赞中,

    光武帝对因大族而起,南阳权贵急速倾吞土地,以至于在光武帝刘秀时期南阳便出现多次农民起义。

    光武帝不知道这些吗,

    他不知道纵容大族会导致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