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天降祥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见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突然道:

    “这东西怎么是燕冀口音?”

    这东西从天而降本是让人惊疑不定,

    但众人,听到里面说话的口音,心中的恐惧却是消解看了不少,

    就像未来,有外星文明突然降临,操着一口地方方言,向周围的人询问什么一样奇怪。

    ……

    空间站中,鹏举正通过地面探测装置上的图像声音设备观察着周围的人。

    见这些人讨论起了他的口音,鹏举也是面露古怪之色。

    想到这里距离现代已经很近了,鹏举也没有纠结口音问题,继续询问道:

    “敢问此处是何地,现在处于什么朝代?”

    面对鹏举的再次询问,有一名老者终于出声搭话道:

    “此地乃大明西安府,你是何物?”

    “大明?”

    “果然是明朝?”

    鹏举嘀咕了一声,询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情:

    “你们可知蔡琰建立的大周?”

    “蔡琰大周?”

    众人摇了摇头,

    见众人摇头,鹏举又仔细的询问了几句,见众人确实不知大周,鹏举眉头微皱:

    “平行时空?还是说这些百姓得到的知识有限,不了解历史?”

    要知道清末的百姓大多都麻木不仁,没有多少识字的,这明末乱世也应该差不了多少。

    然而,鹏举与这些百姓攀谈了片刻后,惊讶的发现,这些明末的百姓虽说生活极为艰苦。

    但却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这些百姓的文化,说不上学富五车,但也能到识文断字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百姓并不愚昧。

    对于这种情况,鹏举感到惊讶,也感到振奋。

    “文化普及率异常,难道还是改变了什么?”

    然而等鹏举,详细的询问了一番,又查询了一番的资料后,才知道自己有些自作多情了。

    明朝的文字普及率确实高,或者说,自印刷术普及降低了纸张的价格后,文字的普及率一直都不低。

    只可惜到了某一个王朝,因大型文字狱,汉地的文化传承遭到了极大的阻碍。

    安徽歙县记载,明末时期,县内学堂有五百余座。

    但到了清朝乾隆年后,县内学堂竟然只剩个位数。

    直到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拔除了钉在南方的满城,文化传承才不受阻碍,再次繁荣起来,

    在一众大师的努力下,新文化,重启民智……

    就算历史会遭到春秋笔法的模糊,有些人还是不相信那个王朝之前的文字普及率高。

    普通百姓喜欢的文化,亦可以证实这一点。

    清朝百姓喜欢听戏曲,但明朝最受欢迎的却是小说,

    四大名着有三个皆出自这一时期。

    而《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亦出现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早期。

    小说的繁荣,需要庞大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盈利结构。

    而明末和清早期的小说繁荣,也说明这一时期,百姓的识字率到达了一定的程度。

    有群众基础,和盈利条件,才能让一些士大夫放下身段去写盈利性质的小说。

    在时代洪流下,甚至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级知识分子,写下了旷世奇书《金瓶梅》

    只可惜到了清中叶,文化严管,大兴文字狱,

    文化断层,文盲率上升,导致小说衰落,百姓的娱乐也更多的趋向于不需要识文断字的戏曲上。

    ……

    了解到这明末异常识字率的原因,鹏举默默的叹息了一声。

    而通过与这些百姓的攀谈,他打听清楚了这是哪个个皇帝在位,

    “原来是崇祯啊!”

    “看来这大明也没有多少年头了。”

    具体是崇祯几年,百姓倒是不怎么清楚,鹏举也不在意,

    从百姓这里获得的信息,已经让鹏举确定,自己可能进入了另一个平行时空。

    想到这里是一处平行时空,空间站上的鹏举思索着什么。

    “不能继续这样乱闯了!”

    “需要找到一个计算方法,找到一个稳定的引力异常点回到自己所在的时空。”

    若是在以前,对于回到未来的鹏举还没有什么把握。

    但上一次,在那七十多亿年的时空中,他遇到了大量的引力异常点。

    通过这些引力异常点的红移,蓝移现象,他已经可以找到,判断他在时间上的移动方向。

    虽然时间轴上的移动方向已经确定,可惜平行时空的定位方法,他现在还没有眉目。

    “该用什么办法确定平行时空?”

    “还有,那拥有生物舱的我,为何会选择回到蔡琰所在的时空?”

    那从平行时空生物实验舱中获取的信息,一直盘恒在鹏举的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