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元青花故事纹三顾茅庐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其实,曹子建并非是盯着张好好看,而是盯着他身后的那件青花罐。

    “曹公子,我去别的摊位逛逛。”张好好说着,就抬腿离开。

    “东西你不要了?”曹子建朝着张好好的背影问了一句。

    “不要了。”张好好头也不回的答道。

    走出十米远后,张好好担心曹子建会跟着自己,所以回头看了一眼。

    他发现,曹子建非但没有跟着自己,此时正蹲在那摊位前。

    他看到曹子建一手拎起青花罐,另外一只手托着底。

    两只手分工明确的旋转着。

    “这瓷器鉴赏手法,好专业。”张好好脚步一顿。

    他就认识一名瓷器老师傅,平时看器物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这不免让张好好对曹子建产生了好奇。

    这就远远的看着。

    经过一番查看,曹子建对于面前青花罐为何物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压抑住心头的激动,一脸平静的朝摊主问道:“老板,怎么卖?”

    摊主知道,刚才自己和张好好议价的时候,曹子建就在现场。

    所以也没有漫天要价,直接道:“公子,十五块大洋,您拿走。”

    “十块大洋,我要了。”曹子建还了一嘴。

    有了张好好这个前车之鉴,摊主生怕曹子建会跟对方一样,自己一加价,就要走。

    所以为了能完成这个交易,干脆直接答应了下来:“行,十块就十块。”

    曹子建心头一动,但嘴上却是说着客套话。

    “老板,你答应的这么痛快,我好像还低了。”

    “公子,是您眼光独到。”摊主嘿嘿一笑。

    也不担心曹子建不会付款。

    因为在鬼市,要么你不还价,一旦还了价,摊主也同意了,你不付款,摊主会觉得你在戏耍他,那可是要挨揍的。

    曹子建这就付了钱。

    “您忙。”说着,便是抱着青花罐朝鬼市外走去。

    张好好看着曹子建转身后脸上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整个人一愣。

    “为什么他买到一件民窑却感觉跟捡到宝一样?”张好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那并不是民窑?”

    “可是没有纪年款阿。”

    带着诸多疑惑,张好好决定追上去问问清楚。

    出了鬼市,曹子建的脚步这才放慢了几分。

    看着手中的青花大罐,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由于领悟了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的烧造技艺。

    所以这青花罐一上手,曹子建就认出青花纹饰是用苏麻离青的料子画的。

    苏麻离青,本是拨斯国的一捧土,化学成分是氧化钴,是出产于西亚的矿物。

    用其绘制烧造出来的青花呈色浓重青翠。

    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就是用它当做青料。

    所以,这是一件元青花故事纹三顾茅庐罐。

    这可是和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以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并称为青花三绝的存在。

    三件,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曹公子...”

    听着身后响起的声音,曹子建扭头:“张公子,何事?”

    “您手中的青花罐?”张好好指了指曹子建抱着的青花罐,问道。

    “宝贝。”曹子建也没瞒着对方,如实道。

    “明明就是民窑,怎么就成宝贝了呢?”张好好不解道。

    “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件民窑呢?”曹子建反问道。

    “凡青花官窑,都应该有纪年款才对。”张好好答道。

    “那我问你,署纪年款的瓷器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曹子建开口道。

    “明永乐时期。”张好好答道。

    “那如果它是明永乐之前的青花呢?”曹子建问道。

    “这不可能。”张好好笃定道:“因为青花是永乐时期才开始创烧的,宋代,元代那会根本就没有青花瓷的概念。”

    这还真不是张好好无知。

    而是这会的人,对于元青花,根本就没有概念。

    哪怕在自己世界,大家开始对元青花出现热议,还是05年的时候。

    那是一场国外的拍卖会。

    当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2.67亿Rmb落锤。

    自此,元青花声名大噪,甚至超过永宣青花。

    而在此之前,整个华国历史上,都没有关于元青花的任何记载。

    而‘苏麻离青’是外国料,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期才被带回来的。

    加上明代青花瓷器有古籍的记载,与传世之物相印证。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明朝后,才开始出现成熟的青花瓷。

    不过这一结论终于在11年的时候被打破。

    因为华国考古队挖掘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