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满汉不通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阿。”张好好叹了口气,一脸无奈道:“过几天,要去淞沪一趟。”

    “去淞沪干嘛?”曹子建面露疑惑之色。

    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曹子建也很想过去目睹一下。

    毕竟,当下国内古玩业的中心除了京城和津门外,就属淞沪了。

    自打开埠后,淞沪就开始逐渐成为华国文物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因为社会动荡,战火不断的原因。

    淞沪的古玩货源开始多了起来。

    一大批逃难到淞沪的前清遗老、失意军阀等携带大量古玩细软来到租界做起了寓公。

    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他们将一件件古董送进店铺。

    而在淞沪的老外们,发现在这里很容易就能买到华国古物,因而形成了一支收藏华国古董的洋人队伍。

    像是在华国开办最早,往国外贩运珍贵文物数量最多、经营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私人公司:卢吴公司。

    就在淞沪。

    当然,除了古玩之外,曹子建想去淞沪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会的淞沪,称得上遍地是‘黄金’。

    张好好解释道:“那边经济在国内算得上世界最前沿了,我父亲准备将银行的业务往那边进行扩展。”

    “于是,就想着让我先去那边考察一下情况。”

    “为银行的未来做打算。”

    曹子建闻言,露出了然之色。

    在这个以海运为主的贸易时代,作为长江入海口,拥有天然的优良海港的淞沪成为了连接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入,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

    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淞沪的经济发展,使其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

    除此之外,十里洋场上还充斥着各种阶层的人。

    包括来来往往的政客、军阀,前来消遣的洋人,想来这里闯出一片天的海内外冒险家,以及穿着时髦,出入各大灯红酒绿场所的名媛。

    形形色色、各种阶层的人因不同的目的来到淞沪,赋予了这里复杂又迷人的魅力。

    最主要的还是,与其他地方无序混乱的状态不同,淞沪的租界,就如国中之国,独享着一份特别的平和。

    这也使得,这会的淞沪,不管是在金融方面,还是前沿文化方面,都是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等忙完京城这边的事,我也要抽空去淞沪一趟。”曹子建心中暗道:“毕竟古玩对于自己来说,更多的还是它带给自己的奖励。”

    “论来钱速度,还得另谋出路。”

    聊天的功夫,酒菜也是上来了。

    三个人推杯换盏,边喝边聊。

    一顿饭,吃了足足两个小时。

    。。。。。。

    正所谓喝酒不骑马,骑马不喝酒。

    微醺的曹子建牵着马儿朝着四合院而去。

    隔着大老远,他就看到在自己院门口停着一辆黑色的老爷车。

    不仅如此,自家四合院的大门也被人打开。

    曹子建眉头一皱,发动了心如明镜能力。

    先是扫了车子一眼,发现车上除了坐在驾驶位的司机以外,没有其他人了。

    在看院内。

    只见在梧桐树下的藤椅上坐着一个人。

    张希莹。

    想来是来取回自己的行李的。

    曹子建将马拴到院门口,也没理老爷车内的司机,径直走进了院内。

    “曹掌柜,你回来了。”张希莹看着曹子建,开口道。

    曹子建点点头,问道:“东西都收拾好了?”

    “那些行李我没打算带走。”张希莹一脸落寞的摇了摇头:“我在此,是跟掌柜的见上最后一面的。”

    “我又没死,怎么就成最后一面了?”曹子建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我...”张希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后只吐出了一个字。

    曹子建见状,突然明白了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自己没死,但对方要寻短见了。

    这可万万使不得。

    因为对方要真嘎了,自己恐怕也没好果子吃。

    所以,不管为了对方,还是为自己,曹子建开口道。

    “希莹,你放心,你不会嫁到宫里去的。”

    “掌柜的,你怎么就这么肯定那亡国之君瞧不上我?”张希莹不解道。

    “跟你的颜值无关。”曹子建解释道:“而是跟满清的一条祖训有关。”

    “什么祖训?”张希莹问道。

    “可曾听说满汉不通婚?”曹子建开口道。

    “这祖训,不是在光绪二十七年,被慈禧下令给废除了吗?”张希莹道。

    “你信那老太婆的话,还是信我是秦始皇?”曹子建道。

    张希莹被曹子建这问题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