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战功赏赐与军队解散(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给每家每户都赐予了钱粮,而这赐予的钱粮,又因为后面陈浩云大肆工程,把全领的人都给招揽做工,每天包吃给日薪。

    人人都有存款存粮的,摸着兜里的铜钱,想着家里的粮食,所有织田家的人都超级淡定,反正埋头跟着自家领主干就是了,其他不用考虑这么多。

    渡口家的农夫?

    他们被织田家掳掠了啊,换一个领主早就把他们发卖了,渡口家的农田还能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而且他们现在吃的饱喝得足,每天还有铜钱拿,早就乐不思蜀,哪儿还在意渡口家农田的事?

    至于秋收时,陈浩云让大半青壮全部男女老幼去收割农田,他们也是兴高采烈的去干活的。

    因为陈浩云出面给了保证,保证不会发卖他们,保证他们的家庭关系得到延续,保证他们成为自己织田家的领民,保证织田家会照顾保护自己的领民。

    有了陈浩云这个织田家家督亲自做出保证,渡口家的农夫,自然心头大定,之前包吃和给日薪就已经让他们倾向于织田家,现在陈浩云亲自开口,他们都把自己当做织田家领民了。

    既然前途无忧,安全得到保证,每天包吃还有铜钱拿,那干活自然麻利。

    所以城墙才会这么快的修建起来,渡口家的农田也才会这么快被收割一空。

    渡口家的农夫们,在被陈浩云承认为织田家的领民后,甚至都下意识的把自己世代耕种的农田,当成是织田家的农田了。

    甚至都在臆想着,要不要和织田家重新签订佃农契约,又或者就是现在这样每天干活,每天吃饱又有铜钱拿的雇工?

    不过有点脑子都知道,大家最后还是会回归佃农身份,毕竟这些工程又不是天天有的。

    于是渡口家的农夫,为织田家把渡口家的农田都给收割,粮食都存在原来各村的粮仓中。

    程序和以往没有什么改变,但统计粮食的武士是织田家的,粮食的所属权也变成织田家的,包括他们这些被掳的农夫也全都变成织田家的。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除了渡口城还耸立着,渡口家还在哀嚎着,这片十万亩土地的渡口领,其实已经和渡口家没关系了。

    围城完成,都不需要陈浩云死盯着,只需要派驻部队轮守就是了。

    所以陈浩云进行一番犒赏后,在围墙上留下一百备兵和三百仆从,制定轮流守护制度后,下令军队解散。

    织田领的原领民,欢天喜地的拿着犒赏准备回家,不过在准备把武备上交的时候,却惊喜的发现,他们身上这些武备,被他们英明神武大方的领主分配给他们。

    这个分配不是赐予,他们要是死亡,那武备就得上交,但只要还能动,这武备就是他们使用。

    先不说这些武备价值多少钱,单单这人人拥有武备,就足以让织田家的武力充沛到极点。

    以后将没有浪人野盗敢在织田领放肆,因为织田领人人具备武器盔甲。

    一家五六个甲兵,一个村几百个甲兵,别管这些甲兵有没有训练,是不是老弱妇孺吧,就说这么多甲兵出现,正规军看了都得冒冷汗。

    周边势力知道织田家的这一情况,全都破口大骂。

    而且还是羡慕妒忌恨的破口大骂。

    这种全领民装备武备的状况,好处绝对是大大的。

    首先,领地彻底固若金汤。

    没人愿意去攻打一个全民具备武备的领地。

    毕竟攻打领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占领这块土地,统治土地上的民众,为自家发展发挥作用。

    但一块领地上全民盔甲武器具备,先不说打不打得过,你就算打赢了,你怎么统治这块领地?

    你个新统治者,肯定不可能让原来领民继续保持拥有盔甲武器的,收缴?下面的领民不乐意,直接反了。

    不收缴?只要织田家还有人在,只要一个吆喝,立马就能组建军队开打。

    所以这块领地根本就不值得去攻占。付出和收获完全不能成正比,甚至可能占了这个领地后,才是出血口,持续不停的出血,最终灭亡。

    要说把这块领地的领民全给杀光?绝了后患?

    先不说能不能杀光,也不说这样干会不会被其他人敌视,以后想要征讨其他地方,绝对寸步难行。

    就说一片无人的领地,占领来干嘛?

    所以陈浩云这招,就让他的这块织田家领地立于不败之地。

    盗贼不会去,其他领主不会打主意,可想而知以后这块领地会发展得如何的繁华。

    这只是最大的好处。

    还有其他好处呢,比如征召农兵,这全领的人都有全套的盔甲武器,一声令下就能组建甲兵,然后带上干粮就能出战。

    这可比单单动员就需要一个月的其他武家,动作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

    还有,领民拥有全套的盔甲和武器,不要说他们会把这些东西藏好不拿来用,这是个时刻处于战争状态的世界,领民拥有武器盔甲,绝对会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