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老神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更倾向于后面的理解。

    “没想到就这么点儿路,还要爬一个小坡,

    终于推到了半山腰,看见眼前的这个庙宇,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去形容了

    在山坡的高处,有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庙。它孤独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

    这座庙的外观十分破旧,墙壁上的油漆已经剥落,露出了里面的砖石。屋顶上的瓦片也残缺不全,有些地方甚至长出了杂草。庙门紧闭着,门上的锁已经生锈,应该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这里了。真是非常配得上他这个名字。

    我们一群人摸着路边的扶手和这些破烂不堪的台阶上来。

    走进庙里,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殿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尊神像孤独地坐在那里。神像的身上布满了灰尘,面容也已经模糊不清。许许多多的蜘蛛网盘在那里,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些破旧的画像,这些画像也已经褪色,看不清上面的内容。

    在大殿的角落里,有一张破旧的桌子,上面放着一些香烛和供品。这些供品已经干瘪,香烛也已经熄灭,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庙曾经的辉煌。

    走出大殿,来到院子里。院子里的地面上布满了青苔,墙壁上也爬满了藤蔓。在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口古井,井水已经干涸,井口上布满了蜘蛛网。

    “看样子这老神庙已经历经多年没有人修缮,而且好像是荒废了的地方,为什么还有专门有人把指路牌放在这里呢?\"我说

    柳红儿说道:“我猜估计是本来村口就有一个指路牌,要换的时候大家也一起更换了,但是换了以后这个庙渐渐的破败了,应该是个时间先后顺序的故事”

    珍珠叹息道:“这座老神庙虽然破旧,但它应该曾经承载着村民的信仰和希望。它曾经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如今却已经被人们遗忘。也许有一天,这座老神庙会重新焕发出它的光彩,成为村民心中的圣地。\"

    由于当年比丘明慧大师给我的佛珠曾经保护过我好几次,我也算是受过佛光普照的人,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这里稍微打扫一下,至少把佛像前面的蜘蛛网清理掉吧。

    于是我就开始动手了,首先佛像是被推倒了的,我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它正了过来,这佛像看样子应该是个泥塑佛像。

    \"叶凯旋,你要动这佛像干嘛?\"柳红儿焦急的问道。

    我说:“我不过是扶正他.并且打扫一下。也算是受到比丘明慧大师的帮助。至少尽一下绵薄之力。”

    听到我这么说,她也默认了

    这个泥塑佛像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瑰宝,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历久弥新。目前保存下来的可能并不多,而我很幸运的就遇到了这么一个。这里面可别真有一个和尚真身在内部。我嘀咕着。

    按照工艺学来分,泥塑佛像主要使用塑泥、麻绳、木材等材料,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

    想想古代的生产力也是够低下的,做这样一个东西的话,恐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尺寸越大耗费就越多,有些应该就是筹集信徒的善款,但如今这个时代,大家纷纷都转向了崇拜金钱,对于心地纯净的百姓来说,这里是越来越冷清。

    柳红儿说:“那你就稍微打扫一下,我到外面去给你找几根树枝,你可以把上面的蜘蛛网全部掸掉.”

    说着一溜烟的出去了。

    传统的制作工具包括一种类似铅笔的木棍子(即“抹子”),其两头各有一个铲面。在古代,泥塑佛像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首先,工匠们会根据一定比例和尺寸搭建一个木骨架,然后用泥浆和稻草等材料增强骨架的稳定性。接下来,用粗泥打底,待半干时覆盖上由泥土、棉絮、沙子混合而成的塑泥,塑造出佛像的细节。

    当我把这尊佛像扶正了以后,并且擦干净了他的整个身子,退回到远处,想要欣赏一下。

    在寺庙的角落里,一尊泥塑佛像静静地矗立着。刚刚经过仔细的打扫,它焕发出一种崭新的光彩。

    佛像的面容慈祥而庄重,每一个细节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它的双眼微微低垂,仿佛在默默地注视着世间的一切。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种慈悲和宽容的气息。

    佛像的身体线条流畅自然,衣褶清晰可见。打扫后的佛像更加凸显出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质感。它的肌肤呈现出一种温暖的色调,仿佛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光芒。

    在佛像的周围,摆放着一些鲜花和供品,更加增添了一份庄严和神圣的氛围。整个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

    这尊刚打扫干净的泥塑佛像,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信仰的象征。它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给予人们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看到这一场景,我不禁为古代工匠的技艺感到惊叹。在那个年代,他们居然能够做出这么栩栩如生的佛像

    曾经刷到过一些小视频,说是北魏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具有显着的时代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