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法孝直虽有防备,无碍大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建安七年,九月十五,江州城外,吕军大营之中。

    按照贾诩的破军三策规划,等到敌军两次分兵之后,就要潜伏在成都方面的斥候开始有所动作了。

    结果等来等去,吴懿非但没有主动开战。

    反而是前方斥候探报,说刘璋派了周群为使者,让他带上酒肉前来江州城劳军!

    这一下,吕布多少有些坐不住了。

    “文和啊,吴懿此人乃刘璋手下大将,而且他跟刘家还有亲戚关系在。”

    “现如今刘璋以周群为使者前去劳军,好像根本就没有催促作战的意思。”

    “咱们这个计划,是不是有些失策了?”

    当年刘焉入蜀的时候,吴懿就是他手下得力干将之一。

    后来刘璋继任州牧,对他同样是非常倚重,甚至一直没有外派,就让他留在州牧府之中任职。

    除此之外,吴懿之妹还嫁给了刘璋兄长刘瑁。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在,刘璋和吴懿之间的关系,就愈发亲近了。

    万一刘璋对吴懿彻底放心,贾诩这个计策就不好使了!

    贾诩笑道:“主公勿忧,想要让刘璋迫使吴懿主动出击,本就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事情。”

    “既然谋划未成,咱们再加把劲儿就是了!”

    黄忠不解道:“所以长史的意思是,让成都那边的斥候密探,再把声势搞大一些?”

    贾诩摇头道:“成都那边的斥候煽动,已经无足轻重了。”

    “想要继续给刘璋施压,可以从我们江州城这边进行着手。”

    略一停顿之后,贾诩对吕布继续道。

    “主公,吴懿此人,听说本是兖州世家出身。”

    “只是后来遭逢乱世,所以这才不得已跟随刘焉一起入蜀。”

    “而主公当年在兖州的时候,对于地方风物,世家变换同样是颇为了解。”

    “既然这次有机会跟吴懿对阵,不如请您手书几封送往敌营之中,正好跟吴懿叙叙兖州风土与人情如何?”

    贾诩这话一出口,吕布立马笑道。

    “此计可行,本将稍后就去准备起来!”

    吴懿跟刘璋之间的关系再好,刘璋对他的信任,那也是有限度的。

    这一次成都斥候制造的谣言,其实都是些流言蜚语,根本就没有什么事实佐证。

    刘璋心里明白,这肯定是自己派人在搅风搅雨,所以他没有主动给吴懿施压。

    可若是自己跟吴懿互相书信往来几次,不管这信中写到到底是什么。

    而一旦如此,就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继续信任于他了!

    看到吕布直接答应这个计划,贾诩却话锋一转道。

    “主公,刘璋何时催促吴懿动兵的事情,属下倒是不担心。”

    “可另外的分兵之计,似乎有些不对啊。”

    吕布疑惑道:“前几天军中斥候已经探报,吴懿从江州城内外调兵一万人直奔安汉县去了,文和还有什么担心的?”

    贾诩沉声道:“主公,吴懿这个分兵的举动,有些太果断了!”

    “按照常理来说,敌军想要调兵支援安汉县,这就表示江州城方面的兵力,肯定会有所下降。”

    “就算是吴懿愿意分兵,可他手下那些军将呢?还有法正呢?难道就没人开口进行阻拦么?”

    “如果有人想要阻拦,那吴懿的分兵之计,就肯定要前前后后拖延许多日才能执行。可眼下的情报表示,吴懿几乎是没有什么犹豫,就直接答应分兵了。”

    “所以属下这心里头,却反而有些放心不下了!”

    听罢贾诩这个担忧,吕布对李俊开口道。

    “前方斥候探报敌军分兵之时,有没有靠近敌军主力?确定是一万正兵从江州城内出发,然后直奔安汉县而去?”

    李俊神色凝重道:“主公,前方斥候只能确认从江州城出发的敌军,总数约为一万人左右。”

    “可他们人手有限,根本没办法靠近查探。”

    “所以,所以没办法确定到底是不是一万正兵去往江州城。”

    自从鱼复县消息失察之后,李俊最近做事,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所以此时吕布问起,自然是有一说一不敢瞎报。

    听罢李俊这个回复,庞统恍然道。

    “长史大人是担心,吴懿表面上好像无可奈何,只能老老实实分兵驻守安汉县。”

    “可实际上,他可能已经识破这是我军计谋,所以故意从江州城中调动一万人,就是为了迷惑我军的,”

    “这一万人可能是一万正兵,也可能是由普通百姓,和少部分士卒组成。”

    “如此一来的话,敌军即可以瞒过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减轻江州城这边的钱粮压力?”

    前方斥候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既然他们反复确认过一万人这个数量没问题。

    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这一万人里头,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