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晋诸事 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代国,代王第五午止去年年底抱上了儿子,正开心着呢,洛阳朝廷就送东西过来了。

    昭明三年的日历和一沓厚厚的信封。

    天子给了他一封信,当然,不是什么兄弟情深拉家常,第五小白这个弟弟就没和那个兄长情深过,先太子把他当儿子养,也不算兄弟情深。

    除了开头还算问候了一番,说了句“代王吾兄安好”,后面就全是他要第五午止干的活。

    让代王直接去隔壁蓟州找杨颂,请杨颂帮忙借几个工匠来升级他代国的农具。

    杨颂现在也算是大晋的传奇人物了。

    蓟州民乱,他一个多少年都白身的旧齐人,靠一封上疏一跃成了蓟州郡守,昭明元年在蓟州大搞生产,推广新农具,安排家里缺少劳动力的人组成生产小队,亲自带头下田耕种。

    赶上没什么天灾,这一年就让不少找朝廷贷款买农具和牛的人家都还了一半的钱,来找蓟州郡守府定农具和牛的人更多了。

    第二年,他继续安安稳稳的大搞生产,靠着洛阳对蓟州的抚恤政策和改了的田地税收政策,蓟州现在是除了人口元气大伤,农业发展的势头可不得了。

    别看杨颂现在只是个地方郡守,按照他的能力和能跟着百姓一起下地亲耕的个性,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他以后就是一州州牧或者能入洛阳成为五公六部长官的。

    郡、县等地方长官都有朝廷督促,但他这个诸侯王也需要以身作则,主动自己来给自己手里的农户升级替换农具。

    当然,如果他王兄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垦荒、开地、修水利,这些事尽管去做,第五小白很支持他干。

    除了这个,天子的信上也开始来找代王算账了,算他代国军队抵御东胡的账。

    燕王谋逆的事,他这个代王没有干系,但是作为代王,也有戍边的职责。他每年养什么样的军队,要花多少钱,能怎么抵御东胡。

    当代王额头冒汗往下看,看到最下面才松口气。天子没想拿他的兵权,反而是正经告诉他怎么提防胡人,现在草原的形势是什么样,他这个代王除了自卫,就是配合河套和蓟州、北平来联合对外。

    第五小白可能也看穿了他这个七王兄的咸鱼本质,信的末尾还提醒他找相国一起陪同。

    只想咸鱼的代王低头看看出生还不足月的儿子,抬头看看代国灰蒙蒙的天,心里其实什么都不想干,但还是挥挥手,让内官去找相国过来,共同商议国事。

    相国大冬天的赶来代王宫,心里知道没有大事代王也不会找自己,接了天子的信一看,都不是什么大事,好办。

    代国地处北边,春耕比中原要晚一些,过了年再来操持这些也是一样的。

    结果年一过,在昭明三年,他们还不知道朔方都发生了什么呢,朝廷就又给外边开始发书了。

    加了标点符号使用指南的《洛字》开始往外来了。

    新任务,代国上下都要会写新字。

    代王:“……”

    行吧,我又不造反,除了干活还能咋地。

    总之都拜托你了,相国。

    代国地方偏北,手里头的矿场资源也都被收缴给朝廷了,对外贸易和胡人做还有多方盯着,暂时没什么来钱的路子,只能做个朴素的,靠田地吃饭的诸侯王。

    而在齐国和吴国,过年前收到了天子书信和《洛字》字典,过年后还收到了来自天子的特别支援——造纸人才。

    齐国和吴国可是连来钱最快的盐都给上交了,天子不给点表示不可能,于是造纸作坊就是天子给两位王兄的回馈。

    一听这些人的身份,摸过纸张的吴王就大喜过望,连忙表示从选址到落成,都听洛阳造纸专家们的话,他一定鼎力支持。

    齐国那边是齐国太子接见的他们,但也是表示十分欢迎造纸产业在齐国落户。

    比起来,吴国的草木资源可谓是丰富,来自洛阳的造纸团队考察一番就很快选好了地址,开始建厂房造工具开搞。

    齐国草木资源是比吴国差点,但齐国没了盐也还有海洋资源,能走商业道路,自身文化底蕴也比较好,造的纸他们是真有用处,光是自己用和在国内大户人家卖就能回本。

    吴国偏南,以前也被中原核心地带国家瞧不起,文化底蕴也就比越国和南楚强点,造的纸刚好能往外卖。

    齐国太子第五思定感慨,皇叔还是记得他们,没想把他们狠削一番继续拉踩,这不就给他们补偿来了。

    在洛阳,纸是有价无市,在洛阳以外的地方,纸更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见到的东西。

    地方官见到的纸都是来自长安的文书和一年发一次的日历,哪怕是诸侯王,能见到的纸也只有陛下赐的日历、书信、诏书。

    这么一金一张都难求的纸,陛下送人类给他们诸侯国打造产业,这不是关心是什么!

    在自己宫殿里,每天不是锻炼就是打坐玄修的齐王对纸虽然也很喜欢,但是兴趣有限,他只关心一件事:“陛下有没有给我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