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些安排(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普通牧民也试着拿羊毛来买东西了,不过还是仅限于单于和他儿子的部落,听说连他弟弟左屠耆王想掺和一手都被单于挡回去了。

    现在是大晋愿意拿点肉分给单于,放任单于拿着这些肉做饵,去压榨他们自己草原的财富。

    单于的部落,底下牧民也有进关市的资格,他们就算也是被压榨剥削的,但自己也能通过关市回点血,比外面其他部落好。

    其他部落贵族们会出点血,就往下边压榨,肉眼可见未来草原会有难以弥合的内部矛盾。

    单于倒是想通过这些大晋的物资分配来再整合匈奴,但除非他能分配的让所有人都能满意,不然日久天长,迟早出问题。

    而草原的贸易也不完全是被单于和右屠耆王部落垄断的,那唯一一个口子,就是归晋部。

    听说上次呼兰部战争之后,那个倒霉的引起战争的牧民是彻底不放牧了,彻底投身商业,在归晋部和草原其他部落中间做倒爷。

    他手握大晋才有的物资,量没有单于那么多,但是少量多次,还比单于卖的便宜,周围草原部落们也愿意和他买。

    大晋给归晋部的物资,当然不如和草原交易的多,但也就是这样,归晋部干点倒爷的活,从单于手下分一杯羹,单于和右屠耆王那边知道了也能容忍下来。

    抢的这点小生意,也能让归晋部商人过上不错的滋润日子了。

    等再过几年,河套地区的粮食产量上来了,也能高价给草原卖点陈粮。

    现在的晋军实力,的确是不怕草原,对呼兰部和月氏的绝对胜利,也能让匈奴安分个几年。

    但怎么能让以后的中原也不怕草原,阻止他们大一统,是最好的法子。

    想到这里,小白有个蠢蠢欲动的念头。

    着名地球搅屎棍带英,特别喜欢在有点子历史但没文化的国家搞历史考古,帮助殖民地构建出一套文化体系出来,然后在下面搞民族主义,玩老一套的分化。

    他能不能也搞几个文化人,去帮匈奴考个古,细分一下他们的民族呢。

    风险也有,那就是现在他们还只是草原人,追溯源头还有不少是中原国家跑出去的,现阶段各方面都还原始的很。

    这一考古,民族意识真起来了,自己也不殖民,这还真给他们反手提供了一段民族历史。

    视线下挪,长安在建城,从长安到洛阳的大片肥沃平原。这三年的时间基本上也都能替换的农具都替换了。

    这里的土地肥沃,但基本少有自耕农,最小也会是拥有个几十亩地的小地主,更多的人和土地都还在贵族手里。

    比起长安,蓟州倒是因为一次机会清除了不少上层,在他有意的培养下,把地都分给了蓟州百姓,还给了不少优惠政策,一手养起来不少能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

    这些农具已经是非机械化的巅峰,现在就是发展沤肥技术和培育高产作物,他带着长安第一批农业人才正在边学边干。

    高产作物的培育急也没用,现在还能做的就是努力发展肥料。

    沼气做的肥料,比起普通的粪肥,营养物质多多了,除了氮、磷、钾这些主要元素,什么生长素、氨基酸、核酸、酶类和有益微生物抗生素都有,长安农业实验基地的结果对比也很明显。

    他们今年春天种下的植物,第一年的实验数据也都出来了,大家都忙着记录数据,第二年来做不一样的尝试。

    农业这一块,什么都是个漫长的工程,也就春天弄的嫁接是特别容易看出不一样效果的。

    嫁接果园里,那棵长着八种不同叶子、果子的树也成了农业基地的一处风景,是小学来视察的必备打卡点,前两天小白还带着公孙丞相去看了它。

    反正那棵活得好好的树一看,公孙弘是什么催小白回去的话都不说了,只让他的陛下记得重要祭祀不要缺席,问问他今年是不是按去年的标准来,他这就回去督促礼部准备,陛下您就在长安慢慢带着,大晋农业就靠您提携了。

    现在小白思考的就是以后沼气池的沼料怎么分配问题。

    自建的沼气池,自家产的沼料自家安排,那自己在长安各个角落建的,以后会收集全城生活垃圾,但是产出的沼料呢?

    这玩意肯定是就近用掉最方便的,但不是就近所有的地都是属于自己的,其他人愿不愿意用还两说,愿意用料的,和地要怎么分,让他们花钱买的话,这里面又是一个麻烦的定价权衡。

    暂时搁置这个问题的小白目光移向西南,蜀地有盐,小白也没想靠盐来补贴财政,蜀盐能运达的地方,比起从前现在人人都能获得益处,至少可以补贴补贴蜀郡,让杨珺能专心修个水利工程。等再过几年,都江堰彻底修好,蜀地会变成小白记忆中的天府之国。

    而目光再望下去,有蜀盐开道,不必担心蜀地商人被西南的部落为难。

    若是真被为难了,那想必柳珀应该很高兴,他也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了。

    拿不拿下西南的地,对大晋来说是划不划算的事,而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