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黄河滩区鱼儿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接下来,黄静同学绘声绘色地将于立军在家收金蝉、上门推销送货、还在市场上摆摊卖金蝉的故事,形象地给二人讲了一遍。

    在她的口中,于立军家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型金蝉收购基地,以后的每年夏天他都会在家里收集金蝉,然后将它们卖给当地的餐馆和饭店。

    于立军的营销策略很前卫,他派人主动上门向客户推销自己的金蝉,并提供免费送货服务。

    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金蝉的新鲜度,而且让大客户们感到非常方便。

    此外,于立军还在市场上摆起了摊儿,直接销售自己的金蝉。

    他每天清晨起床,去养殖场挑选出最好的金蝉,然后带到市场上去售卖。

    虽然这样做比较辛苦,但他觉得很值得,因为这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够与顾客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通过这些努力,于立军成功地卖出了大量的金蝉,赢得了广大客户们的信任和好评。

    同时,他的这一次成功的尝试,也让孙涛涛和南晓雷他们俩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想办法,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了黄静同学这次的现身说法,两个人刚才心中还残存的一丁点疑虑,现在也烟消云散了。

    他们恨不能让于立军赶紧开口,将他最近考察好的项目,马上公布出来。

    最好,明天就能开干!

    不,南晓雷在心中狂呼着,只要是于立军安排了,今天晚上,他就能投入战斗。

    甚至是,今天下午,现在!

    两人的热情如此高涨,那还等啥?

    于立军直接开始了吩咐和安排。

    “金蝉生意季节性太强,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只能等到来年!可眼前,咱们县城的饭馆里,肉食市场依然有很大缺口,我考察了一下,目前他们17家饭馆里,基本上没有鱼类的肉菜上桌,这就意味着,淡水鱼类的供应很缺乏,我们有资源的话,机会就来了.........”

    他的话没说完,这次直接被南晓雷给打断了。

    “鱼儿?有资源啊,太有了,兄弟,我家就是黄河滩区的,我爹和我爷,以前都在水上打过鱼,也就是这几年,割资本主义尾巴给割的,他们才........”

    好嘛!

    他终于坐不住了,主动进入了状态。

    这不正是于立军想要看到的吗?

    他岂能不知道,南晓雷老家所处的是黄河滩区,黄河滩区的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撒个网,撑个船,捕个鱼啥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南晓雷的家人不会捕鱼,他们还可以在村子里收鱼。

    他们可以与当地的渔民建立合作关系,收购他们捕捞的鱼,然后将其运往城市销售。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南晓雷的家人获得稳定的收入,还可以为当地的渔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现在,南晓雷他们家里的老人,都是水上捕鱼的个中老手,那这事干起来,岂不是更顺利!

    他们在水上捕鱼的经验丰富,技巧娴熟,对于水流、鱼群的习性等都了如指掌。

    这些老人不仅能准确地找到鱼群的位置,还能根据天气、季节等因素调整捕鱼策略,提高捕鱼的效率。

    他们的经验和技巧将为这次捕鱼活动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南晓雷等人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

    搞定产品的事情,那就开始下一步了。

    啥?

    运输和保鲜啊!

    在上辈子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现在,那可就是大问题!

    不过,好在有交通局的二代子弟在身旁,孙涛涛直接打了个响指,小尅丝!

    没问题啊!

    他爹下边管着大小几十辆运输车,到时候这帮忙运一趟鱼儿,根本都不是个事儿。

    即便是天天来一趟,对于人家来说,也跟玩的一样。

    于立军也不白用他们的车,直接说了,给运费,只要是保证运输速度和新鲜程度,运费足额给,没问题!

    “既然运输不成问题,那我们得快点行动起来。”

    于立军说干就干,“南晓雷,今天你就先回去跟你家人商量一下,看一天能捕多少鱼,顺便再打听一下其他渔民的情况。孙涛涛,你联系一下你爸,确定好运输车辆和时间。我跟黄静同学,去找找合适的摊位,还有饭馆。咱们争取早点开始卖鱼!”

    三人分头行动,充满干劲。

    南晓雷兴高采烈地回家,一路上都在想象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于立军也很快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摊位,并且开始准备卖鱼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仿佛成功就在眼前。

    其实,这个事情成功的关键环节,恰恰就是于立军和黄静两个人负责的销售环节。

    对于孙涛涛和南晓雷,这个环节可能是难上加难。

    但对于有了知了龟销售经验的于立军来说,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