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买了房,搬了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怎么这样说呢?

    于立军上辈子的时候,就听一位老首都人懊悔地给他盘算过。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人将自己的四合院卖了几万块,拿上钱去漂亮国,给人家当牛做马去了!

    在那里,他啥活都干过,刷过盘子、干过销售、送过快递、打扫过卫生........

    辛辛苦苦半辈子,挣了几十万漂亮币,兴冲冲地回过来炫耀了。

    可到家一看!

    尼玛,啥情况,自家的老宅,当年他看都看不上的破院子,现在居然涨到了天价。

    破亿了。

    我的老天啊!

    他在漂亮国挣得那点钱,只够买他们家以前的厕所了。

    他心里的那个悔啊.......

    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也不知道,四十年后的老马,会不会跟那位老首都人一样,后悔得连连抽自己的大嘴巴子哦。

    不管怎么说,得知了他的这个因素,于立军也就歇了跟他搞价的心思。

    反正他现在手里的钱是足够,仅仅上一笔分红,他的30%管理股,就分到手了两万一千块呢!

    于是,他转而提到了这宅子里的物品上。

    在于立军的坚持之下,原本已经打算要将这个宅子里面的东西全部搬走或者卖掉的老马,也改变了主意,将宅子里的所有家具、老物件、屏风条几等物品都留给了于立军。

    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有些陈旧,但却充满了历史的气息和文化的底蕴,对于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以后无疑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于立军正是这样的人,他对这些古老的物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因此非常感激老马能够将它们留下来。

    买卖双方达成了一致,都没有异议了,于立军索性就直接跟老马签了个协议,交了一部分定金,准备下周一上班,两个人就去房管所进行房屋主权的转移登记。

    一万二千元的价格,一分不少!

    当初通过周云汉的关系,允诺给郑宝根的中介费,是100元钱。

    这在当时的首都,可不算少了!

    没想到,于立军直接递过去了200,还十分诚恳地对他说:“郑哥,劳你费心,回来还得帮我去过户,走一走手续........”

    郑宝根也是讲究人啊,死活不收那100,急得脸红脖子粗的。

    直到于立军趴在他的耳旁,轻声告诉他:“郑哥,回来想这样的宅子,再给我寻摸几座,多多益善,拜托拜托!”

    郑宝根愣了愣,才不再跟他拉扯了。

    .........

    周一一大早,于立军就请了假,跟老马和郑宝根一起去走了手续。

    郑宝根找了个熟人,很顺利就办完了。

    也就是说,从现在起,这个西城区的两进宅子,老式四合院,就算是于立军个人的了。

    不得不说,他算是捡了一大漏啊!

    就这样的位置,就这样的占地规模,就这样的四合院,即便于立军从现在开始,啥也不干。

    三十年过后,他也是妥妥的亿万富翁啊!

    于立军心情愉悦地离开了四合院。

    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如何规划和利用这个院子。

    得!

    他转念一想,也不用费这个心了,直接带着钥匙又去了首都建筑学院,将这个装修、设计和收拾的事儿,全部撂给了黄静小姑娘。

    那小妮子脸色绯红,却又扭扭捏捏的接下了这一艰巨任务。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黄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套两进四合院的改造工作中。

    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起床,前往工地与工人们一起忙碌。

    忙完了还得赶紧回学校去上课。

    放了学,她又赶紧跑到四合院里,看一看今天的工程进度。

    她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从选材到施工,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这个过程中,黄静还专门请教了自己建筑设计专业的导师,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专业指导。

    导师对她的一些想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根据导师的意见,黄静决定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以体现出四合院的历史底蕴。

    同时,她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的设计元素,如玻璃墙、简约家具等,让整个院子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

    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四合院终于完成了改造工程。

    原本陈旧的房屋焕然一新,墙壁被粉刷成了淡雅的米白色,木质门窗则被涂上了深褐色的油漆,显得古朴而典雅。

    院子中间铺设着青石板路,两旁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房间内布置简洁大方,床铺、桌椅等家具一应俱全,让人感觉舒适温馨。

    看着眼前这座全新的四合院,黄静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