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别误人子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樱捡了三根手臂粗的树枝剔干净,分给虎子、大兄各一根。

    “女娘不用怕,前面是出去的路,不会有猛兽。”虎子拿着木棍,热心道。

    “我知道,这棍子用来防蛇,路上杂草多,棍子搅一搅,打草惊蛇,免得被蛇咬。”苏樱笑笑。

    这会儿虽入秋,但草丛里还是会有虫蛇,苏樱对这玩意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

    看到那可怖的花纹、盘成一圈高昂着头,嘶嘶吐着信子,散发着阴冷气息的蛇,苏樱会头皮发麻,忍不住浑身发颤,魂都要吓掉。

    “还是女娘想的周到!呵呵!”虎子挠挠头笑道。

    “虎子平时在家做什么?”苏樱随口问。

    “没做啥,闲时在村里玩耍,忙时也跟着父兄们下地干活。”虎子随手扯一根茅草在手里甩着。

    “你才多大,能干啥活儿?”苏樱逗他。

    “女娘可别小瞧虎子,虎子力气虽不如父兄们,但也能打个下手,再过上三五年,也是全劳力。”虎子见不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你还小,为啥不去读书,村里可有学堂?”

    村长家曾经门庭显赫,最看重后代的教育问题。

    “哪有什么学堂?”虎子垂下头。

    “为什么?你阿翁他们没有藏书?”苏樱很意外。

    这些大家世族藏书丰富,好多典籍普通人家根本看不到。

    即使流放,什么都可以不带,但珍藏的典籍一定会带上。

    “早就没了!”虎子瓮声道,“听阿翁说初来乍到,日子艰难,不得不变卖书籍换取生活物资。”

    “那你们不读书了?”苏樱觉得惋惜。

    “阿翁得空会教我们识字。”虎子说到这里,挺了挺胸膛,自己可是识了不少字。

    “那你认了多少字?会读哪些文章?”

    “嗯,没学文章,反正去县城,那些官文我能读完。”虎子眨着清澈的大眼睛,恢复了自信,“阿木、阿桑他们都不如我。”

    阿木、阿桑是虎子的堂兄,几人年龄相近,免不了被拿在一起比较。

    “哇,虎子这么厉害!”苏樱夸张的惊叹一句。

    “还好啦!”虎子被表扬,有些羞赧,“女娘可有读过书?”

    “跟你一样,识得几个字!”苏樱不想打击小孩。

    后面的苏伯彦听了,笑着摇头,妹妹叫识得几个字,那自己又该算什么?

    “郎君,你呢?看你气质与众不同,想来一定饱读诗书、文采斐然。”虎子回头问苏伯彦。

    这位郎君眉眼舒朗、身姿俊逸,举止谦和,让人一眼就心生好感。

    “不过读了几本书而已。”苏伯彦温和一笑。

    “郎君读过哪些书?”虎子眼睛亮闪闪,神情崇拜。

    “呃,《论语》、《孝经》。”苏伯彦囫囵道,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显摆。

    唐代太学为六年制,六年内必须完成大经、中经、小经等必修和选修课程。

    大经和中经是必修科目,小经是选修科目,《论语》、《孝经》是公共必修课。

    大经三年,《礼记》、《春秋左氏传》;

    中经两年,《诗经》、《周礼》、《仪礼》;

    小经一年半,《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平时还要阅读《说文》、《字林》、《尔雅》等字书。

    如若没有这场变故,两年后苏伯彦就能参加太学院的毕业考试,通过后就能参加进士科考。

    唐代科考,官学学子通过毕业考试,就可直接参加科考。

    但私塾或自学的,则需分别通过县、州两级考试,拿到地方官府认证的考试资格证书,才有资格到长安参加科考。

    “郎君上的哪个学校?你们来自长安来,可是上的太学?”虎子望着苏伯彦,满眼的羡慕。

    “虎子还懂这些?”苏伯彦有些吃惊。

    “是啊,我阿翁说长安城有最好的学府,出来的学子必定是国之栋梁…”说到后面虎子神情有些黯淡。

    唐代长安的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

    都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录取。

    唐代科考很多,最主要的有六种: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明字、明算科。

    秀才科最难,要求才华绝等的宜国人才,名额极少,条件苛刻,高宗时期被废止。

    在长安,就意味着赢在起跑线,这里不但是政治中心,也是名家大咖云集的地方,顶级教育资源全在这里。

    “别难过,努努力加加油,你是第三代,应该有机会回长安!”苏樱鼓励道。

    “真的?”虎子眼里燃起希望之光。

    “你阿翁没告诉你这个?”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