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不在长安久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人,请!”杨老汉请胡县丞动筷。

    “那我就不客气了!”胡县丞举筷夹了一块魔芋,qq弹弹,香辣爽口。

    “嗯,不错!是道好菜!想不到这人人畏惧的蒟蒻竟如此美味!”胡县丞不住点头。

    胡二郎、师爷、户曹吏亦纷纷向魔芋下手。

    苏樱用辣蓼草替代的辣味儿,虽没有辣椒好吃,但辣味儿特别,又加了酱油,于在座的人,简直妙不可言。

    就连已经吃过魔芋的杨家人,也被惊艳到。

    “还是阿樱厨艺好!”杨老汉夸赞道。

    “哪里,不过是舍得放油、放佐料!你们也这么放的话,也美味。”苏樱笑道。

    “今日走了一路,看了一路,荒沟村不错!村民们心齐,照这样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兴旺发达。

    到时咱梧县其它村子也照做,几年后应该不比你那长安差吧,苏先生?”胡县丞满是憧憬。

    “有胡大人在前面引路,梧县百姓有望过上好日子!”苏步成赞道。

    “短时间内这么多事情要做,你们三十几户人家要如何谋算?”胡县丞看向苏樱。

    这些老头都说不出新鲜的,唯有新来的苏家父女,苏县令就不说了,跟自己一样是个实干人,倒是这个女娘,点子多,想法多。

    “呃,我们…”苏樱沉吟着梳理思路。

    “首先,是先把冬小麦尽快播种,粮食有收成是我们发展的最大底气和保障,所有事情都以它为基础…”

    在苏樱的思路中,冬小麦播种的同时,再套种一些豆类,黄豆、绿豆、豌豆等,疏松土质的同时也增加土壤养分。

    田间地头的边角位置栽种桑树,为开春养蚕做准备。

    村学开办起来,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读书。

    挖蕨根、葛根、蒟蒻,生产蕨根、葛根、魔芋粉条,建粉条厂,尽快把粉条在附近几个州府卖开。

    建油坊,把油茶榨出来,以后还要榨豆油、莱菔子油、芝麻油、菘菜子油等。

    建养蜂场,把人工养蜂形成规模化。

    重建石灰窑,开春后消杀腐土需要大量石灰。

    在地势高的地方开挖水塘蓄水,浇灌时省力不少,后续考虑养水田种稻谷。

    测绘道路,确定线路,争取早点儿动工,最低宽度能通行一辆马车。

    “嘶!”众村老听完觉得太离谱。

    建粉条厂、办村学、养蜂这三件事儿做成,他们都觉得很了不起。

    阿樱竟然还要种桑养蚕、建油坊、修路、重建石灰窑,甚至挖水塘养水田。

    他们也想做这些,可村里就那么几个壮劳力,太不现实!

    “阿樱,咱村只有三十几户,忙得过来吗?”杨老汉问。

    “当然能行,村学、养蜂不需要花费劳动力,粉条厂不是天天都生产,种桑养蚕、油坊要到开春后才正式启动。

    实际上投入人力的是重建石灰窑、挖蓄水塘、修路。

    在道路测绘时,可以把重建石灰窑、挖许水塘分两拨人同步进行,然后再集中人力修路。”

    苏樱已经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村老们竟说不出反驳的话。

    一桩桩一件件都为了村子发展,谁不想喜欢?

    “阿樱啊,那个路能不能缓一缓?”有人提出。

    “可以缓,可是我们的粉条、茶油、蜂蜜这些产品想要卖出去,通行不便将会使我们失去先机!”

    苏樱道。

    “为何?”杨老汉不解,这些东西他们是独一份啊!

    “因为胡大人他们会将蕨根、葛根、蒟蒻的做法、吃法向全县推广,其他村民也会生产,东西多了,就有竞争,也会吸引很多客商来进货。

    你是客商,愿意去通行便利的地方进货还是去路不好走的地方?”

    苏樱的话让众人沉默,县丞大人来参观时,他们就隐隐有猜测。

    胡县丞这人多大能力说不上,公正来说,算是踏实肯干的基层官吏。

    梧县本就贫穷,这些法子既可以让百姓不挨饿,又能发家致富。

    换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官员都会推行下去。

    饭桌上的愉快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大家也别太着急,大多数村子的路都不好走,我们不但所有产品走前面,修路也走前面,至少前面两三年够咱们赚的?”苏樱给众人打气。

    “那所有人都做这些,我们还有赚吗?”有村老问。

    “咋不能?以后世人看到粉条、茶油、蜂蜜,就会想到梧县,咱们整个县规模生产,必然成本低,质优价廉,谁会不想要?

    几年后,兴许咱们又有新的产品出来也说不定呢!”

    “老咯、老咯,竟不如女娘看得通透!”村老们感慨。

    “各位村老,先别急着说老!事情一旦落实、能否完成还要靠你们呢!”苏樱笑道,“另外还有一事,忘了说。”

    “何事?”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