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脚踏打谷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走,画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王延年热心道,这一趟来的值!

    “阿姐!”蝶秀拉着苏樱的胳膊,这位阿姐竟能想出这么神奇的东西!

    “我们在黑板上画吧!”苏樱建议道。

    纸张太贵,没有专门的绘图笔,又只是简单的示意图,要改动的地方很多,用粉笔画最省事儿。

    一行人急急忙忙回到粉条厂,参观完的官吏、俚人正围在黑板前,激烈讨论着什么。

    有两拨人,一拨围着苏老二,一拨围着苏老三。

    苏老二的黑板上画的是石灰窑图,苏家人讨论后定的稿,不久就要开工,画出来给村民讲解。

    结果官吏中有懂行的,对这个设计提出质疑。

    古老的石灰窑建在半山腰上,依托山势,向内掏空山体十几米,类似灶台,下面架柴火烧,上面砌一个原料池,把挖来的石灰石堆在里面,面上盖住,煅烧个十天半月,冷却后原料池中的石灰石变成生石灰。

    这样的石灰窑煅烧时间长,浪费燃料不说,产量低,原料池中一次不能堆放太多,不然烧不透。

    新设计时,苏樱想到后世炼铁的高炉,受到启发,设计为竖式石灰窑,顶部设计加料口、加料装置等,下面灶口增设大型鼓风机。

    这些依然需要依托山势建在半山腰,省时省力还安全。

    原料通过加料装置推进加料口,从加料口送入煅烧池。

    煅烧池深几米,下落的过程,鼓风进来,急速升温,热气与原料充分接触,煅烧充分,极大缩短煅烧时间,同时节省燃料。

    首先行家就提出质疑,这种炉子太高,没有专门的耐火材料建造不行。

    其次这么高的炉子从未见过,根本不可能建出来。

    再就是煅烧石灰窑用鼓风机,太搞笑,不知道的以为是炼铁呢。

    就是炼铁,也没这么夸张。

    总之这石灰窑太离谱,完全是臆想,不切实际。

    传统的煅烧法多为静态,这种奇怪的高炉法以动态为主,原料从上部进入原料池,下面又大力鼓风送热量。

    行家觉得挑战了自己的认知,接受不了。

    苏老二并不生气,而是一一解释。

    因为最开始他也是这样的认知,在将作监里有不少炼铁炉,都跟石灰煅烧差不多的工艺。

    炼出来的铁杂质多,而且费时费力,尽管有鼓风机,但是炼铁温度始终达不到理想高温。

    这也是唐代炼铁技术被卡住的主要原因,一直无法突破。

    那天侄女一下子戳破,当时苏老二整个人都呆住,原因竟这么简单。

    顶部加料,下落过程让原料与热气、氧气充分混合、接触,就能有效改善炼铁杂质多这一问题,提高铁产量。

    同时鼓风机也做改进,进排气阀改为进大出小,挤压空气,形成气流气压。

    新改进的鼓风机与寻常鼓风机没多少变化,只是在细节上改动,这样进风量加大,出去的风更有速度。

    充足的风量吹进炉内,温度自然能急速达到预期高温,这样炼出来的铁自然纯度高,而且减少燃料消耗。

    苏老二很遗憾没能在长安时学到这技术,不然将作监的炼铁炉一改,绝对的技术革新。

    听完苏老二的讲解,行家经无话可说,但也不认认可。

    因为这只是苏老二的一面之词,并未验证过,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们按这个设计建造,就能一一验证!”苏老二坚定道,他认为侄女说的有道理。

    苏老三这边因为用竹子引水,被大伙儿笑话。

    “苏郎君,你这图一画,倒是提醒了我,我该给自家架个竹管,每日里担水好麻烦!”有村民玩笑道。

    “就是,担了二十年,竟没想到这个简单的办法!”其他村民哄笑道。

    结果挖水塘变成讨论家家户户接竹管。

    苏老三干脆把线路增加,多砍些竹子多费几天时间就能一下完成,大家都轻松不少。

    “阿樱,有事儿?”见苏樱带着录事参军大人过来,兄长都走后面,苏老三识趣的问。

    “嗯,刚才跟王大人探讨时,想到一个脚踏打谷机,大家一起参详参详。”苏樱将黑板擦掉,把想象中的脚踏打谷机画出来。

    原本还跟苏老二激烈讨论的人,很快被吸引,都挤到苏樱这边。

    “哟,这是啥?看着有些眼熟!”有人问。

    “嘘,说是阿樱想出来的脚踏打谷机!”有村民介绍道。

    “啥?脚踏打谷机?还有这玩意儿!”于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围着苏樱。

    苏樱先画一个方形仓斗,斗内画一个带尖刺的滚筒,外面下部画一个脚踏板,然后画一个传动连接脚踏板与滚筒。

    传动系统画的笼统、模糊,主要探讨的就是这部分。

    “咦,阿樱,你这里啥意思?为何不画清楚?”苏老三问。

    “嗯,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