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利国利民的大好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翌日开年大朝会,天可汗眼睛布满血丝,却精神抖擞。

    再看房玄龄、杜如晦两位大人,也是红红的眼睛,嘴角却压不住的笑容。

    昨晚急召两位大人入宫,消息灵通的早已知晓,知道发生了重大、紧急事情。

    这会儿见两位大人一脸喜色,想着是大喜事,不禁好奇是什么大喜事?

    “司农卿何在?”天可汗不待群臣奏本,直接点人。

    “臣在!”队列中走出一位深绯色官服的大臣,年约四旬,常年风吹日晒,肤色古铜如农人。

    司农卿窦静,外戚,天可汗生母窦氏娘家人。

    武德初年,窦静受命任并州大总管府(李元吉)长史。

    大唐处于东征西战的政权建立过程,北边突厥部落不断向内地袭扰,大唐不得不派兵防卫。

    战事频繁,军粮供应困难。

    为缓解军粮匮乏,窦静向太上皇上表,在太原附近实行屯田,就地耕种粮食,就近供应军队。

    补充军粮的同时也节省运费,一年收获粮食达十万斛,以功升检校并州刺史。

    天可汗即位后,调任司农卿,封信都县男。

    “窦卿,春耕在即,岭南道梧州两季稻播种,立刻着司农寺遣人前往梧州长驻,督导两季稻栽种成功,如若有人胆敢阻挠、破坏,严惩不贷。”天可汗下旨。

    窦静惊讶抬起头,这圣旨没头没脑,司农寺的人只管种田收粮,还能干涉地方政务?

    “怎么?窦卿为难?”天可汗脸上难得露出戏谑。

    “臣不敢,只是惩处袭扰、破坏农田,属地方政务,非司农寺职责。”窦静提醒。

    “嗯哼,岭南道即日起,划为粮食专署地区,行特别律法!”天可汗扔出王炸。

    “什么?粮食专署?”群臣懵逼,这词太新鲜,消息太炸裂。

    纷纷交头接耳,粮食专署似明白又不明白。

    古代靠天吃饭,对粮食都很敏感,特别是这会儿河北道、河南道灾情严重。

    “房爱卿,你来宣读《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天可汗对房玄龄道。

    “是!”房玄龄打开公文,大声宣读。

    《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归纳起来就几条。

    其一、岭南道划为粮食专署区,行非常律法,稼穑诸事由司农寺直属监管。

    其二、鼓励各地农人到岭南垦荒,新垦地三年免租米,但三年内亦不得交易土地。

    其三、三年后土地可交易,只可售卖与官府,禁止私人交易。

    其四、禁止官商勾结,倒卖田地,一旦核实,严惩不贷。

    其五、禁止强占、买卖荒地,只在垦荒后才允许办理地契。

    其六、租米按田亩收取,不按人头收取。

    第一条确立专署地区的超然地位。

    第二、三条保护农人拥有土地,不被世家强取豪夺走。

    第四条针对地方官吏从中渔利。

    最后两条是防止世家大族钻空子,买走整片荒山囤积;再就是将豪绅的土地全部纳入征收租米范围。

    农人再垦荒,土地也不多,按田产收、人头收出入不大。

    但豪绅们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上万亩,按人头收取,朝廷亏大发了。

    在朝廷混到能站在大朝堂的,都是人精儿,很快领悟到其中的险恶用心。

    “陛下,万万不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立马跳出来阻止。

    “是啊,陛下,民以食为天,粮食乃天下根本,粮食专署政令怎能如此儿戏?不经深思熟虑便贸然颁布!

    陛下,此政令一颁布,岭南必将大乱,岭南大家族势必反叛!”有人正义凛然、痛心疾首。

    他们明白天可汗的新政令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愤怒、慌张。

    从来都是他们掣肘天可汗,突然天可汗剑走偏锋,换了个无敌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历来政令颁布都是大朝堂吵来吵去,才定下大方向,然后相关各部制定细则,来回修改数次。

    最后出台的,全是按照他们的利益制定。

    而这次,没任何征兆,横空出世,还是一个将他们关在门外的政令!

    他们才不关心岭南本土大家族的死活,而是惊惧天可汗从此脱离他们的掌控。

    这政令一旦实施,就意味着专署政策的合理合法性和超然地位,以后天可汗只要不想世家大族参与的,都搞专署令。

    长此以往,整个大唐还有他们世家大族什么事儿?

    有人激烈反对,也有人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的都是跟随天可汗有从龙之功的,政令针对的不是他们,他们也没想过去岭南捞一把。

    最近动作频繁的是几大世家,河南道、河北道闹饥荒,他们忙着发财。

    莫名其妙的江南粮食被人收了,河南道、河北道又冒出许多掺沙子卖的粮铺,搅了粮价飞涨的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