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算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吃过早饭,苏樱采摘桑叶。

    太阳出来,桑叶上的露水晒干,又是最嫩的时候。

    嫩嫩的桑叶,巴掌大,轻轻一掐,叶柄处冒出白色浆汁。

    要是有多的,苏樱都想摘一些做菜吃,还想摘一些晒干泡茶喝。

    家里的蚕多,得先紧着蚕,茶啊、菜啊暂时不考虑。

    别看桑叶不起眼,用途不小,不仅仅是蚕宝宝的主食,还有其他作用,

    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c含量比橙子还高,蛋白质含量与大豆相近,可炒食、煮汤或做馅儿,甚至还能做桑叶凉粉。

    在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吃桑叶或泡茶喝,有一定的降糖效果。

    但体寒怕冷、慢性心衰等人群不宜食用。

    才两三天,蚁蚕就长大不少,灰黑色变淡了些,有米粒大小。

    很能吃,一天加三次桑叶,每天要清理大把大把的桑叶残渣、蚕沙。

    桑叶残渣、蚕沙沤烂可做绿肥,等到了4-5龄阶段,蚕宝宝的粪便用处更大。

    那个阶段桑叶在蚕宝宝肚子里充分消化,粪便中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收集起来去掉杂物,放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加入水拌匀,发酵3-5天。

    将发酵好的蚕粪放通风透气性好的地方进行7-10天的腐熟处理,使蚕粪中的有机物充分分解、熟化。

    即成蚕沙肥,不能直接使用,需与其他肥料混合后使用。

    使用后要充分浇水,使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溶解,促进作物生长。

    蚕沙亦是一味中药,采集二眠到三眠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去掉泥土、桑叶碎屑即可。

    蚕沙做枕头还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背着桑叶回到蚕室,无人,很安静。

    三妯娌做完早饭,还要喂猪、喂牛、喂马,忙不过来。

    苏樱推开门,就听到若有若无的沙沙声。

    蚁蚕饿了,啃着簸箕里的干叶子,簸箕里已积了厚厚一层桑叶残渣。

    “真能吃!”苏樱笑道。

    需要换簸箕,将桑叶渣、蚕沙清理掉。

    新鲜桑叶取出,均匀摊在干净簸箕中,其中一个还喷洒一层红糖大蒜水。

    再将附着了蚁蚕的桑叶梗提过来,蚁蚕小,得仔细、轻柔。

    好一阵才弄完,把桑叶残渣、蚕沙大致分开,桑叶残渣直接倒土坑里沤烂,蚕沙积攒在大木桶里。

    木架上挂着记录本,和炭烧笔,将时间、用量、生长变化一一记录。

    再到校舍,村学早已上课。

    女孩们多是识字、礼仪、女工。

    识字完,有的练字,有的练女工,偶尔说笑几句,课业轻松。

    男孩这边难度大了,四书五经必读、熟读、熟背,科考题取自四书五经,但引申出来的却是经世治国之策。

    即使是律学、书学、算学,也要熟读四书五经,并非一点儿不沾边。

    今天是算学,苏权彦授课,如何运算算筹。

    黑板上书写了几道复杂的计算题,孩子们拿着算筹计算,然后写答案。

    苏樱瞥了一眼,是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

    孩子们第一次算这么复杂的,抓耳挠腮,桌上摆着算筹,横的横、竖的竖,运算速度慢。

    虎子、阿木、阿桑、柄彦等荒沟村的孩子还好,有前期基础,速度不快,但答案正确。

    金风寨阿牛一帮孩子吃力很多,没有前面的基础,对算筹的运算似懂非懂。

    拿着小棍棍在桌上摆来摆去,打脑壳得很。

    校舍一共五间,现在加了金风寨的七八个孩子,教室依然坐得下。

    阿牛他们住宿在大教室里,吃在村里的粉条厂,那里煮粉条的妇人顺便给孩子们煮饭。

    算筹是古人计数的一种方式,计算钱粮全通过算筹运算,运筹帷幄中的运筹就是指的算筹。

    用若干根相同粗细、大小的棍子摆放。

    一到五横放相应数目的算筹,六到九则横放一根算筹表示五,下方再放置与五之差的算筹,加起来就是该数。

    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清空。

    这种算法运算简单的加减还行,稍微复杂些,运行速度就慢下来,要是运算多位数乘除法,那速度更慢。

    苏樱突然觉得,与其费力学算筹,不如直接跳过学打算盘。

    算盘可完美解决算筹运算多位数问题,是古代算筹运用到一定阶段,为计算更复杂、运算更快而发明的运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认为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也有认为是唐宋、还有认为是元代中期。

    不管起源于哪个朝代,苏樱知道,这会儿肯定还没推广使用,确凿记录的,明代广泛使用。

    祝掌柜来收货,拿着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