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一波三折(需重看)(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足以可见其能力。

    当然,最主要的是,听说李长安在临省的时候就是张德明的得力干将,这才将其调过来。

    而张德明是谁?

    目前任职于临江省二把手。

    所以李长安如今住在市委大院,距离也不远。

    没多久。

    孟德海来到李长安门口,敲了敲门。

    家里还有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李长安坐在沙发上看着新闻联播,领悟政策。

    “德海,你来了?吃过饭没?”

    “书记,已经吃了,打扰你休息了。”

    孟德海笑着走了进来。

    “嗯。”李长安点了点头,朝正在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笑道,“小卫,家里也不脏,今天就到这吧。”

    “好的,书记。”

    小卫也明白孟书记和李书记有事情要谈,自然顺坡下驴,将最后一点儿卫生搞定,这才离开。

    “书记,有件事需要向您汇报。”

    “我已经征询了王逸的意见,他提出了几点要求,同时我也考虑了一下。”

    “哦?”李长安表情不变,问,“什么条件?”

    孟德海也没隐瞒,将条件说了出来。

    李长安闻言微微皱眉,思虑半晌,似乎想到结果,

    “你没答应?”

    “书记明见,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不该将责任和压力放到一个年轻人身上。”

    孟德海点了点头。

    王逸的要求过分,却又不过分。

    过分的是他只是一介白身,顶多在大学的时候入了党,却直接提拔为正处级的厂长,还要各种权限,相当于拥有土皇帝的权利。

    不过分的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将濒临死亡的京海制药厂拉回来,这不是上下颌一张就能办到的。

    但也是因为如此,一旦答应王逸这些要求,就相当于下了军令状。

    不成功便成仁。

    孟德海不愿意让王逸冒险也就正常了。

    “你多虑了,就算王逸没能完成任务,我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岂会将责任推到一个孩子身上,谁要是不满,尽管让他来找我。”

    李长安理解归理解,但也想解决京海制药厂这个大包袱。

    京海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少之又少。

    有这能力的,早就发财。

    从头到尾也就王逸符合这个要求。

    孟德海沉默,旋即坚定的摇头,“书记,不好意思,我还是不能同意。”

    李长安皱起眉,微微有些不满。

    我已经给了保证,还不满足?

    “书记,我不是不相信您,而是……”

    孟德海也许看出了李长安的不满,立刻解释,当然,话还没完,但意思都了解。

    李长安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张建国!

    一心为公,一心为群众。

    王逸成功便罢。

    不成功,损害的不光是国家的财产,更是数千家庭的生计。

    性格不同,看待的事物不同。

    所以,张建国属于最正直却又是最难相处的领导。

    客厅陷入沉默。

    李长安思索着办法。

    良久。

    看了看孟德海,又故自叹息一声,话题一转,

    “德海,此次专项斗争在隆回县取得显着成果,我记得是由市副局亲自坐镇,叫什么名字来着?”

    京海官员众多,自然不可能记住每个副处极干部,只是大概有个印象。

    “曹闯。”

    孟德海有些不明所以,总感觉书记想法天马行空,捉摸不透。

    “对,他处于一线太久,也是老同志,这次又立下功劳,总要对得起同志们的付出。”

    “但学历不够,年限不足,是个硬伤。”

    话到此处。

    孟德海岂会听不出弦外之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