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说话说半截都该浸猪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领导要升了?

    黄老如今已是组织部部长,在常委会里排名极为靠前,排在副书记、纪委书记之后。

    能被他称之为领导的,为数不多。

    真正能称之为领导的只有两位。

    省委书记杜民生。

    省长张德明。

    派系界定十分模糊。

    在市区县里,属于泾渭分明。

    但放到省外,以至于全国,就不再是以个人的主见为派系,而是以省份。

    就比如你跟领导同一个县出来的,天然亲近。

    同一个省出来的,也是如此。

    更何况到了杜民生这种级别,根本不会看重所谓的派系林立,只会跟随从临江省走出去的领导,这是天然的关系。

    跟明末的党派相似。

    东林党属于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

    齐楚浙党,因对抗东林党而出现的派系结合,是浙党、齐党、楚党的合称。

    现在只有一个党。

    但派系依旧存在,亲疏远近,亘古不变。

    坐到杜民生和张德明的位置,公私已经很分明,不然也走不到这个层面,所考虑的,所认知的,所思所想,皆以不同。

    就比如,

    在内,黄老属于杜民生一系,也可以说更为亲近,却与张德明关系不错,很难恒定派系。

    在外,皆称为临江省派。

    因为都是从临江省出去的干部。

    所以,王逸很清楚黄老口中的领导究竟是谁。

    显然是指杜民生。

    如今已经是一把手,再升,只能离开临江省,前往京都任职。

    级别虽说能够解决,可职权更为重要。

    到了上面,位置更少。

    职权越重要,竞争的人越多。

    至于说,有人推荐?

    谁没有呢?

    至于说,成绩?

    谁没点成绩?

    不到最后关头,很难知道答案。

    王逸轻松想通各种环节,微微蹙眉,结合《狂飙》剧情,顿时感到有些不妙。

    众所周知,黄老2013年退休,其主要领导的职位,退休年龄在65岁,今年是2001年,已经53岁。

    从京海市调任到省里担任副部长,已经有了些年头,去年才成为组织部部长,距离2013年退休,足足还有12年之久。

    也许因为王逸的缘故,导致黄老提前登上这个职位。

    但最后的结局,其职位依旧是组织部部长、兼任党校校长。(一般由组织部部长担任。)

    暂且不论原剧中黄老是什么时候成为部长的。

    但以结局而言,担任部长的职位后,就从未挪动位置。

    这显得不合理!

    从53岁熬到65岁退休,整整12年,没有变动?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原剧中也曾发生过目前的事情,杜民生竞争失败,虽说级别上去了,但话语权降低,已经很难给予推荐和帮助。

    所以,黄老的位置一直从未变动?

    也就意味着……

    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虽说上层也有临江省走出去的领导,可培养有价值有能力的干部才是他们的目标,没能入了眼,就很难获得机会。

    更何况,黄老属于杜民生提拔起来的,关系自然更为亲近。

    王逸蹙起眉头,更上层的考量,他无法知晓,也无法猜测,毕竟距离的境界太远,凭空猜测不过是胡言乱语。

    王逸有些头疼。

    高屋建瓴。

    更上层出现问题,会影响到黄老,从而影响到老干部,自然也跟他有巨大的关系。

    光是从原剧的推测来看,杜民生竞争失败。

    那如今,该如何扭转结局?

    从而加重话语权?

    如果杜民生成功,黄老在省城的权势更重,目前53岁的年龄,整整12年时间,难道无法将‘副’字这个级别取消,成为正?

    甚至……

    还有难以想象的好处。

    要知道,在目前的这个事情上,李长安的优柔寡断已经引起不满,毕竟作为大家长,却无大家长的魄力,必然会在领导面前失分。

    而张建国个性独特,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将中间派的特性展现的淋漓精致,目前的职位已经到头,就算其他的市有空闲的位置,依旧不会提拔到大家长的位置。

    因为会冒险,因为会造成不明确后果,也许会让市蒸蒸日上,也许会一落千丈,谁都不敢去赌。

    而老干部作为‘顺位继承人’,宛如天大的机会摆在眼前。

    只要能在这件事情上做出贡献,承杜民生的情,转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至于所谓的年限不够,刚上任副书记,没那么快转正。

    可若是让李长安在大家长的位置上继续坐两年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