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秭归仙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珍珠、翡翠、玛瑙应有尽有,还有用黄金打造的精美摆件,以及用南海珍珠串成的珠帘。

    昭君却让人原封不动地送了回去,并传话道:

    “吾所求非财帛,乃真心。”

    还有一位文人墨客,为昭君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在城中传颂。

    他每日守在昭君必经之路,只为能将新作呈上。

    那诗篇用词优美,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昭君的倾慕之情。

    昭君虽赞赏其才华,却也只是礼貌回应,未曾有更多表示。

    这位文人墨客并未放弃,依旧每日创作新诗,期待能打动昭君的芳心。

    有一次,他在雨中等待昭君,全身湿透却浑然不觉,只为能第一时间将新写的诗交给昭君。

    有一次,宁儿不小心在集市上弄坏了一位富商的货物,那富商不依不饶,非要宁儿赔偿高额的钱财。

    那富商肥头大耳,满脸横肉,叉着腰大声呵斥,口水四溅,吓得宁儿瑟瑟发抖。

    昭君听闻后,立刻赶到,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伶俐口才,成功说服富商不再追究。

    她条理清晰地分析利弊,说得富商哑口无言,最后富商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事后,宁儿感动得抱住昭君,泣不成声:

    “昭君,若不是你,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又有一回,村里遭遇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

    王昭君心急如焚,她不仅拿出家中的存粮救济灾民,还四处奔走,号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抗旱。

    她组织村里的年轻人挖井找水,自己则亲自下厨为大家做饭。

    在她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水源,缓解了旱灾的危机。

    那水源清澈见底,仿佛是昭君的善良和坚持带来的希望。

    村民们围着水源欢呼雀跃,对昭君充满了感激之情。

    为了庆祝,村民们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大家载歌载舞,昭君也与大家一起欢乐。

    她的性格豪爽大方,从不拘泥于小节。

    与邻里相处时,总是爽朗地大笑,毫无扭捏之态。

    她可以和村里的男孩子们一起爬树摘果子,那矫健的身姿让人赞叹。

    有一次,她爬上一棵高大的果树,为大家摘下了熟透的果子,分发给小伙伴们,大家都欢呼雀跃。

    也能和女孩子们一起溪边浣纱,笑声如银铃般清脆,丝毫没有大家闺秀的架子。

    但对待他人,又极其温柔善良,见不得他人受苦,常伸出援手帮助有困难的人。

    村里有老人生活困苦,她会送去自己家中的粮食,那粮食是她从自己的口粮中节省出来的。

    她还会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排解寂寞,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逗得老人开怀大笑。

    有小孩生病,她会悉心照料,守在床边,一夜不合眼,亲手为孩子熬药,直到孩子康复。

    她还会给孩子们做漂亮的小玩具,让他们开心。

    昭君聪慧过人,头脑机敏。

    儿时在学堂,便能迅速领悟先生所讲的知识,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她常常在夜晚仰望星空,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

    她的思绪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有一次,先生提出一个难题,众人都陷入沉思,唯有昭君迅速给出了答案,让先生都为之惊叹。

    还有一次,她对一篇经典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让先生对她刮目相看。

    然而,这样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命运却在她青春正好之时发生了转折。

    因她的绝世美貌传遍乡里,最终被选入宫中。

    当得知自己被选中入宫的那一刻,王昭君满心的忐忑与不安。

    她望着熟悉的家园,那青山绿水,那袅袅炊烟,每一处都让她眷恋不已。

    望着父母那担忧的眼神,她心如刀绞。她感叹道:

    “吾本愿在这乡野间,平淡度日,侍奉双亲,奈何皇命难违。”

    她多么希望能留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与亲朋好友相伴,可如今却要踏入那未知的宫廷,面对重重的艰险。

    她独自来到溪边,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泪水潸然而下。

    微风吹过,柳枝轻拂她的肩头,仿佛也在为她的命运而叹息。

    尽管心中千万般不愿,但王昭君深知无法违抗皇命。

    离别那日,王昭君与好友宁儿等人挥泪拜别。

    宁儿拉着昭君的手,泪如雨下,哽咽着说道:

    “昭君,此去宫中不知是福是祸,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昭君亦是泪眼朦胧,她望着熟悉的家乡和挚友,心中满是不舍与迷茫:

    “宁儿,不知这一别,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愿我们还有重逢之日。”

    周围的乡亲们也纷纷前来送行,眼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一位老者走上前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