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开张就遇上一个要单独算命的客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2014年元旦刚过,一宁就跟着师父开始游算。

    当然,这游算线路怎么走,八爷还是给一宁交代了原则:先省内,后省外。游算是练脚功,短距离走路,长距离乘车。

    元月三日,师父带着一宁,就出了上州。

    出发时,八爷说道:“方圆五十公里之内,很多人认识我。我们就先坐车,到一百公里之外的八仙镇再下车。”

    一宁接过师父递给他的一个帆布袋,从上州车站上车,两个小时之后,果然到了一个镇上。师徒俩下车。

    师父有条原则,少问多思考。

    一宁不知这长条形的帆袋里装的什么东西,一路上也没有问。

    直到下了车,师父才说:

    “我当年学习算命,也是跟我师父游走全国。全部家当就在这个袋子里。只是时代进步了,布袋里的东西变得轻巧了一些。”

    一宁问:“这布袋里是些什么东西?”

    八爷说:“算命的工具。”

    一宁还是不知所然。

    下了车,一宁朝街两边打量,只见不少招牌上都有【八仙】两个字。心里明白,第一个目的地到了。

    师徒俩穿过镇上,到了镇尾的一处地方,那儿有一棵大树。

    师父指着一处树荫处说道:“就在这儿把摊子支起来。”

    一宁估计,支摊子的东西就在那个长条形帆布袋里。

    他解开帆布袋,首先拿出一根伸缩杆,再看见一块布,他明白了,这是招牌。

    把伸缩杆打开,是一个三脚架,把伸缩杆拉长,一根支柱就立起来了。再挂上那块布。然后从袋子里再掏,是两条折叠的帆布椅。

    他打开,给了一条给师父。

    两人坐下,背后就飘着那招牌——黄色小旗上写着八个字:看相算命,求神问卦。

    师父说:“我们这广告牌不必天天立,每到一个新地方,立一次就可以了。”

    一宁心领神会:“只要有人来算命,接下来就会有人请我们算命。”

    八爷微微而笑。

    果然,招牌一立,就有人来观望。

    不到十分钟,就围了一群人,一宁之前也跟师父外出算命,那是一对一。在众人围观的情况下替人算命,还是第一次。

    一宁也知道算,可师父不要一宁算,而是亲自上场。

    一会儿,就围上一大群人。

    师父一连算了两个,一宁才知道,在这大庭广众之中,师父其实在向他传授一种技巧——拣好听的话说给别人听。

    当然,这好听的话中会夹杂一两句让对方吃惊的话。比如哪年会有病痛,哪年失财,哪几年日子难过。

    这叫平淡中透着惊奇。

    这效果很好。围的人越来越多。

    小镇上就是如此,哪里热闹,人就往哪里聚。

    算了半个小时,这时从外围挤进来一人,等前一个算完,这人就说:

    “师父。我有点事情要去办,能不能先给我算一件事。”

    一宁一听,便想这人应该是要去办什么事,路过这儿,顺便请师父作个预测。

    八爷望了那人一眼,说道:

    “先来后到,按次序来,我给这位大嫂先算。”

    那人只好蹲在一边,听八爷给那位大嫂算命。

    大嫂报了生辰八字。八爷说:

    “送你一首诗。”

    女人瞪大着眼睛:“送我一首诗?”

    八爷浅浅一笑:“对,你的命运是先苦后甜。你今年43岁,40岁之前用两句诗形容:

    事事不成心想死,可怜女儿生得好。

    40岁之后则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秋来颜色红似火。”

    众人也不懂这诗是什么意思,中年大嫂更是一脸茫然。

    八爷解释道:

    “你应该是21岁结婚,生有一男一女。前半生命苦,丈夫不务正业。对吗?”

    女人点头不已。

    八爷微笑一下:“你头胎男孩,像爹不像妈,也是游手好闲之辈。

    只是你生了一个好女儿。像妈不像爹,去年考上大学,以后你就靠这女儿,后半生享福。”

    众人就等着女人回话。

    女人说:“就这些?”

    八爷说:“一生当中有几件大事?要我说你七岁读书,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吗?那些全是小事。”

    众人一听,齐问那女人:“对不对?”

    女人也不回答,却问:“其他没事了?”

    八爷说:“十块钱,你还要问多少事?”

    旁边的人催那妇女,有人说:“算准了,你就走开,别人要算。”

    女人不好意思笑了,说:“好好好,先生确实算准了。”

    下一位就是那位挤进来的中年男子,他笑道:

    “先生,是不是这样,我插个队,请你先给我算一算,我就问一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