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苏骏作乱建康;温峤再救东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正着急时,一个南阳人,名叫范汪的求见,说是从建康来,有军情汇报。

    温峤和庾亮赶紧迎了出来,范汪颇有才干,也很有心计,他此次来就是专为报送情报而来,他道:“苏峻虽然取得建康,根本没有什么深谋远略,政令不一,随性而为,贪暴纵横,专肆抢掠,百姓恨之切骨,灭亡征兆已经很明显了,别看他现在兵势汹涌,但是也不是无机可趁,朝廷危在旦夕,宜时进讨。”温峤听后大为感动,这可是及时雨啊,他正要搜寻这方面的信息。

    庾亮二话不说,聘请范汪为参护军事,范汪如愿以偿找到了份不错的工作,所以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然后就是推举盟主,庾亮知道自己没这个才能,死活让温峤来担任,他甘当马前卒。

    这时温峤的弟弟温充,提醒道:“咱们兵力不够啊。仓促平叛,凶多吉少啊,需要找一位实力强悍又有威信的人来,做这个盟主才行啊!”

    庾亮、温峤一愣,看向温充,温峤知道他说的是谁,可是怕请不动啊。

    温充说:“陶侃是征西大将军,位重兵强,应该共同推举他来做这个盟主,只要他肯出兵,苏骏必败。”

    温峤还没等说什么,庾亮一脸为难之色,温峤问道:“怎么了?脸色如此难看?”

    庾亮咳嗽了一声道:“之前苏骏新叛,陶公请求出兵来着,我也跟告诉你的一样,让他禁守雷池,不越一步,我怕这回去找他,他……”

    温峤一拍桌子,心里话你咋这么有才呢?陶侃出身寒门,人是出了名的轴,又加上没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心里一肚子委屈,这就更难请动了!但是现在也不能埋怨庾亮了,于事无补。

    难也得去办啊,于是派遣督护王愆德赶往荆州,拜见陶侃,邀请陶侃一同发兵勤王,同赴国难。

    陶侃还在生闷气呢,我不就是寒门出身吗?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功劳,都不作数是吧?顾命大臣里居然没我,太没面子了,恨杀人也。

    于是阴阳怪气地回答:“吾是守疆外将,不敢越雷池一步。”

    得,庾亮这一句,他算牢牢记住了。

    王衍德灰溜溜地赶了回来,道:“好话说尽,就是请不动啊!”

    温峤又屡次给陶侃去信,反复劝说,陶侃连信都不给他回。

    温峤一看,也来气了,破碗架子还埲起来了,缺了你这块臭鸡蛋,我还不做槽子糕了不成,于是派遣使者对陶侃说,言辞就有点狗粪味了,道:“陶公你猫着吧,我不怕死,我先领兵走了!”

    使者派出去二日,温峤总觉得哪里不对,正内心不安时,平南参军毛宝回防,来向温峤复命,温峤和他闲聊起了这个事情,

    毛宝一笑:“使君,凡举大事,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想出师大捷,必须和,求同存异才行。即使互相疑虑,也应该装作不知道,你怎么能让他猫起来呢?他真猫起来怎么办呢?陶公人品中正,必会出兵,只是差着您的一个态度而已。”

    温峤恍然大悟,立刻快马追回使者,重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又将陶侃捧杀了一番,陶侃看信以后心里才顺了一丢丢气,果然同意出兵了。

    随即派遣督护龚登帅领大军去见温峤。

    温峤得知,大喜过望,他手下兵马不多,区区七千人,发布檄文,陈述祖约、苏峻的罪状,通告各兵镇,起兵伐苏,然后洒泪登上战船,他心里也没底啊,恐怕自己这次是有去无回。

    没想到万事俱备,陶侃的轴劲在这时又上来了,半路把龚登招了回去。

    这把温峤气得七窍生烟,如果不是见不到陶侃,否则他非得踹他两脚不行,咱到底差哪里了?这是干什么呢?

    他是世家子弟,名门望族,又有刘鲲背书,自然意气风发,信心十足,他哪里知道寒门子弟的小心思。

    于是温峤再次写信,又把陶侃表扬了一番,自臣是仆,陶侃为仁公,道:“仆与仁公,如首尾相卫,唇齿相依也。我又浅薄无知,靠着您教导提携,您怎么发兵半路,又退回去了呢?……”

    就这么说吧,这封信写得很长,辞藻丰美,情深意长,跟情书差不多吧。

    陶侃一看火候差不多了,立刻换了戎装登船而下,他儿子陶瞻本居丧在家,也赶紧去了丧服,一同会师。

    此时的郗鉴正驻守广陵,孤城缺粮,又接近胡寇,本就人心不稳。但是得到征讨苏骏的诏书后,痛心疾首,当即流泪誓师,将士们听他宣言,人人奋勇争先,来赴国难。

    至此老几位,又凑到了一起,对付王敦的老班底又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在了一起。

    郗鉴派将军夏侯长星夜兼程,微行前来对温峤说:“听闻近期叛贼苏骏,准备挟迫天子东去会稽,绝对不能让他得逞,应当赶快设立壁垒,占据咽喉要害之地。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防止他逃逸,

    第二可切断苏骏的运粮通道,继而坚壁清野,坐待苏骏。

    要害之处被据,死守不退,叛贼攻城不下,旷野又无所劫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