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制作取丝工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饭,烧烧水,递递工具。

    跟他们混久了,茈藐突然有了想法。

    既然取丝难,就应该炼造出更便易工具来辅助,怎么能将时光浪费在忧愁中呢!

    茈藐说动就动,提起斧头、刀具、木头等回了洞内研究。

    阿菘蓝偷偷观望着茈藐那迈着自信的步伐,欣慰一笑。

    她先观察了一番最麻烦的取丝方法,又拿着木头刀具敲敲打打,认真的比划了一下,却没有头绪,她百无聊赖的转动着手里的木头。

    忽然灵机一转,有了主意。

    她将单一的竹块绞丝的方法延伸到以纺车、纺锤辅助的便捷方法上。

    纺车——是用来把蚕丝纺织成丝线的一种新颖而又简易的纺织工具。

    先制作出脚架、支架、传送带、纺线轴及大转轮,然后组成。

    而这些工具的取料通常是用枣木、梨木、槐木,等杂木制作。

    一架纺线车制作,不仅要轻巧、美观,还要结实、耐用。做好后,还要刷桐油,以防受潮和虫蚀。

    茈藐炼造的纺线车的工作原理,便是转动大转轮,带动纺线轴,使抽的蚕丝绞劲成线。

    接下来就是制作纺锤。

    纺锤是纺纱、丝或细麻绳所通用的手工工具。由小骨棒或小木棒中间安竹钩或铁丝钩构成。

    再把蚕丝固定在钩上,吊起纺锤。

    将松散的纤维拧成线条并拉细加捻成纱的过程便就是纺纱工序。

    茈藐将纺锤炼造出两种不同形式,有单面插杆和串心插杆。

    它们都是由纺轮和锤杆两部分组成。

    锤杆一般用木、竹或骨制成。

    纺锤的结构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工作原理却很科学。

    它巧妙地利用物体自身的重量和它旋转时产生的力偶作功,使乱麻似的蚕丝被牵伸加捻,撮合成纱线。

    纺轮的外径和厚重,是决定成纱细度的关键。外径和重量较大,转动惯量也比较大,纺成的纱较粗;外径适中,重量较小,厚度较薄的,转动惯量虽小,可转动延续时间较长,因而成纱较细且比较均匀。

    茈藐还细心的将纺轮画上各色彩绘,花鸟为红褐色,动植物少量为黑色或黑褐色,以直线、弧线或卵点纹组成同心圆、辐射线等图案。

    这种装饰,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好看,而且是为了在旋转加捻时比较容易判断捻向,起到匀捻作用。

    纺织转锭法所用的纺锤是串心插杆式,因它的锤杆较之前者要长得多。使用时,纺锤不是悬吊在空中,而是倾斜地倚放在腿上,用手在腿上搓捻锤杆,使纺锤转动。

    而纺锤的使用方法有调锭法和转锭法两种。掉锭法所用的纺锤是单面插杆式,纺纱时先将要纺的散乱纤维放在高处或用左手握住,再从其中抽捻出一段缠在锤杆上端,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捻动锤杆,使纺锤不停地在空中向左或向右旋转,同时不断地从手中释放纤维。就这样,纤维在纺锤的旋转和下降过程中得到了牵伸和加捻,待纺到一定程度,把已纺的纱缠在锤杆上。如此反复,直到纱缠满锤杆为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