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显得分外肃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

    三分钟后。

    手册重新回到了杨将军的手上。

    没有人能够看得懂。

    “万主任,可以解说下手册的内容吗?”

    这问题让杨将军更加头疼。

    “手册中记述的都是一些射击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几种常见的计算式。”

    “计算项目包括**如何受地心引力、风速、湿度的影响及其它会对**飞行轨迹产生的变化。”

    “学会之后,提前做好计算,即使目标位于三千米外也能准确命中。”

    万兴邦解释说。

    听完解说,杨将军苦笑着点点头。

    现在正值六十年代初,新中国尚未进行全面教育,社会整体文化程度较低,

    士兵当中也有类似情况。

    多数士兵恐怕无法看懂数学方程式。

    于是杨将军将实际情况说明了下。

    \"这是我考虑欠周了!\"

    这让万兴邦顿悟到了。

    他自己来自于更为发达的时代,那时候的任务需求有基本文化水平,

    更有不少大学生加入军队的经历。

    书写手册时,他忽略了此时的文化状况,才导致写出手册大部分人都不易懂。

    \"杨将军别着急,我思考一下。必定会有解决方案的。“

    “我有了主意,两个解决方案可供参考。”

    \"一种方式是设立培训班。”

    \"手册里的公式数量不多,只需要举办一个简单的临时培训班,让战士掌握使用技巧,不必深究原理。”

    \"我估计大约半个月内,战士们就能初步学会计算。”

    这就是万兴邦的提案。

    \"半个月就可以学成?\"

    \"非常不错!\"

    \"这个时程并不冗长。”

    杨将军稍稍放宽心些。

    \"另外一种办法是什么?\"

    杨将军发问。

    “另一个选择则是增设人员岗位,以两人为单位行动,一位负责**射击,另一位专职观察外部因素。“

    \"让善于射击者担任射击任务。”

    \"计算部分则由较缺乏此长技的人担任。”

    以上即是万兴邦提出的第二个建议方案。

    \"对于第一种方案是否要进行培训班取决于选择性, 对于第二种方案则是必要选项,因为必须保证两人小组协同。”

    \"射手射击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瞄准镜,范围有限。”

    \"这意味着其观察区域狭窄容易忽略周边环境。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有人作为观测人员负责广角的环境勘查。”

    \"所以两人组,即一个射手搭配一个观测者,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再次,万兴邦强调这个第二方案的重要性。

    听完这些后,沉思片刻的杨将军郑重其事地点了头。

    他曾经体验使用过由万兴邦发明的**, 的确很容易在透过瞄准镜聚焦目标时忽略周围的状况。

    如果他在专心致志地追逐目标时,周围没人与他搭档,那万一被敌人悄无声息地逼近该怎么办?

    “将军,我认为万组长的意见很正确。学习班可以开展或取消,但特训人员绝对需要两人组合,并且要配置观瞄员!”

    “我也表示支持。”

    “我同样同意。”

    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人员,不少都有真正的战场历练。

    当万兴邦给出另一项处理提案后,他们在参考先前的实际作战经验时,即刻得出结论:这提案基本上具备实行的可能!

    “万组长,找上你果然是找对人了。”

    杨将领长吁一口气。

    问题迎刃而解。

    “等待我们训练了一批顶尖射击手,再加上你所设计的新型装备,搭配破甲 ** ,在超过三公里的距离中实现百发百中。”

    “无论遇到敌人的装甲单位,堡垒,或者其他防守设施,他们都只能如纸糊的老虎一样脆弱。”

    这些话让杨将领显得异常振奋。

    “万组长,我亲自来到炼钢厂拜访,既是出于寻求协助的目的,同时也代表国家来赞扬你的卓越奉献。”

    说到这里,杨将领的脸庞显得分外肃穆。

    同时,

    一位同行者把一只盒子递过来摆在桌子上,然后打开了它。

    盒内装满各式东西:有新型军备,有荣耀勋章,有钱币,有证书。塞了满满当当的一大箱子。

    “万兴邦先生,非常感激您为我军设计制作的新兵器,现在,我代表 ** 公开授予您荣誉与奖项。”

    “万兴邦同志,您勤奋钻研开发出了数种新式的兵器,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实力以及军方的整体战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