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宴会连连(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话中得知:

    山西那边突然间多了许多赈灾的粮食,江南多位商人合资买粮筹款,助力多地提前开始岁修,疏通漕运的同时,还吸纳大批灾民,还着手新建好几处江南各地水利工程等,猜测胤禛应该出了力。

    在信中特别点明,十三胤祥到了西巡之地。康熙,胤祥、太子和直郡王胤褆四人通宵达旦聊了两日,胤祥在御驾之所住了三天后又匆匆离去,中途只跟敏妃草草见了一面。十三走后,太子和直郡王关系貌似更好了,康熙愁容满脸两天后,才缓过来……

    到处都透露着诡异、蹊跷!贵妃提醒宜修,在京城务必小心。从康熙偶尔间流露的杀意,贵妃有预感,京城、江南、西巡队伍这三方间怕是要出事儿,这种时候千万少出府门。

    啧啧……这狗男人,哦不,胤禛还真做了大事儿。

    别的宜修不清楚,可水利工程绝不是想开就开的,钱、粮、人缺一不可,钱、粮难得是一方面,关键的是人——除了动工的劳力,还要地方官员、工部专业人才全力配合。

    就现实情况来说,单靠骨瘦嶙峋的灾民,修水利工程绝对是做梦。

    胤禛吸纳灾民修水利,实行“以工代赈”,这没错,可他也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青壮年,接连下水疏通河道。别的不说,就清除淤泥、水下打桩必须要有能手,知县要下发徭役文书,工部还得派专业人员指导,同时需保证漕运不断……

    工部?知县?

    这两个词,好像触动了什么,宜修脑海中先后涌现了两个人名——年希尧、缪燧。

    对啊,年希尧初次拜访后不久补入工部,而最近杨氏经常递折子,却始终没提年希尧。就连三舅这个被年希尧引为知己的人,认亲宴上都没提及……

    虽然令人意外,但也合理——静安在康熙那儿,胤禛下江南查账自然要有数理高手相助,年希尧曾与梅文鼎相谈甚欢,又年家从未有人入仕江南,也不怕被江南地头蛇认出。凭心而论,这帮手找的不错。

    缪燧是自己凭上一世记忆寻摸的名人,人家“大清第一知县”的名头不是盖的。但凡有利于民生的事儿,别说上官追责,就是两江总督都得被骂。

    缪燧任定海知县后,接连干了两件大事儿,一是几经辗转,从巡抚衙门要来专款,发动民众修筑海塘,仅二年多的时间,就修了23条海塘,长度高达丈;

    二是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定海有闻名于世的普陀山,各地常有达官贵人前来,每次到定海其开销供奉费用皆由百姓负担。缪燧不顾仕途前程,予以坚决抵制, 又以高压手段严厉打击各级胥吏的勒索行为,并废除各处关卡……

    试问,江南官场从上到下,谁愿意对上这么一个不要前途的知县?

    不错,江福海这次做的不错,真把自己看重的人,引荐到了胤禛面前,记他一功。

    大致估摸出江南的情况,宜修定了心神,将注意力转移到明日要开的赏花宴上,细细盘问李嬷嬷、剪秋。

    二人再三保证,齐月宾、宋云烟、苗雨嫣以及静瑶四人已经反复清点,她们也配合四人提前准备好一切:围着群芳阁搭好了暖棚,各色花卉已经精心摆放,赏赐用的簪花、首饰以及礼品也备好了……让宜修尽管放心,宴席出不了错。

    宜修闻言按了按太阳穴,闭目休养片刻后,到内间仔细瞧了三小,确认孩子无恙,命人服侍自己早些洗漱、休息,明日她得盛装出席,应付好各路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