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帝心难测(三)(1/2)
康熙对朝臣们联手给江南官场腐败“捂盖子”的行为深恶痛绝。
不满朝臣们被江南盐商、地方织造局用银钱“腐蚀”的现状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朝臣们齐心协力“欺骗”他,架空京城对江南“掌控”的愤恨与恐惧。
往日,朝臣们能够为了银钱,堵塞朕这个帝王的“眼睛”与“耳朵”,让朕对江南之事丝毫未曾察觉;来日,朝臣们是不是能为了从龙之功,悄无声息把朕从乾清宫赶出去?
决心要来一场大清洗,好好整顿整顿朝堂贪腐之风。
连带着对老大、太子、老八等成年阿哥都有些瞧不惯,时不时给他们甩脸色。
逮着机会就对成年儿子们数落不停,不是骂他们内帏不修,就是骂他们办事儿不利索、识人不清,收的都是些不干不净的“贪官污吏”!
老十四这个还没入朝堂,又能跟康熙稍微聊两句时局的阿哥,近日来倒是得了脸,进出乾清宫的次数多了起来。
太子和老大倒是不嫉妒这个弟弟,毕竟这是康熙的老把戏了。
朝堂上一看他们这些大儿子不顺眼,就找宫内的小儿子聊天,老四、老五、老八、小十二、小十三,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结果呢?还不是从“心头好”变成了“蚊子血”。
这么多年,他们早就看透了,宫里永远不缺得康熙喜欢的“小儿子”。没了十三还有十四,没了十四,还有十五、十六、十七……妒忌的过来吗?
至于康熙想要整顿贪污之风,这一点太子和老大不反对,他们也承认,朝堂贪腐事儿不小,对大清社稷危害不小,让二人的意见相左之点在于:整顿贪污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是波及整个朝廷。
还用朱元璋、朱棣、李世民等康熙崇拜的圣君,戳破了康熙想要彻底杜绝官场贪污之风的美梦——
明太祖朱元璋刨皮充草,明《大诰》更是规定了官吏贪污至六十两银子以上者处死并枭首示众,结果呢?终大明一朝贪污问题依旧是难以根治。
真想遏制贪腐之风,可以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的“羞辱疗法”,即通过公开羞辱贪官,使其在朝廷上当众接受惩罚或奖励,以此来达到警示的目的,没必要对整个朝堂“下死手”。
再说了,真要论贪腐之风的源头,皇阿玛你也难辞其咎,如纵容奶兄弟噶礼贪污,明知道织造局是肥差,尽数留给曹家、佟佳氏等自己人,还有“九天供赋归东海”和“万国金珠献澹人”这样的民谣也没少听,之前也没见您老人家有啥动作。
现在知道贪腐坏事儿了,就想着一次性清理了贪官污吏,您老是不是忘了,您这些儿子个个屁股底下都不干净,是不是连他们这些亲儿子也要杀了,以儆效尤啊?
最后的最后,二人在李光地、高士奇、宗室勋贵的支持下表明态度:
明珠继续对朝臣们“清洗”下去,除了让朝臣们处于高压状态之下,引发君臣信任危机、影响朝廷整体运行以外,压根没有价值。
这话都是真的,也没啥毛病,但不妨碍康熙气得要死。
其实,康熙还真不是气儿子们敢反驳他、日日朝他“开炮”,他气的是儿子们说的是实话,而他如今对朝堂贪污之风,颇有种一旦令明珠停下便束手无策的迫切感,深感自身作为帝王的失败与无奈。
对于太子、胤褆的所作所为,既欣赏又欣慰——太子、胤褆等总算是长大了,对政治、对朝堂、对如何治理大清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敢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他抗争到底。
这种儿子长大了的感觉,令他感慨,“保成、保清真的成才了,有扛鼎大清社稷的觉悟与能耐了,大清后继有人呐!”
太子、大阿哥和康熙每日针锋相对的消息随着康熙的评价,一同传入宜修耳中,引得宜修顿时脊背发凉,抱着弘晖深感惊恐——康熙如今对太子和老大的行为有所欣慰,将来太子二废二立就有多冷酷无情。
越是回想上一世太子、老大的下场,越是回忆康熙一废、二废太子时的决绝与不舍,越让宜修认清了爱新觉罗家帝王的本性——为人有情但帝王无情。
身为人夫、身为人子,身为人父,康熙做的还不错:
谁不感叹赫舍里皇后,能被康熙始终牵挂于心?
谁不称赞康熙对嫡母仁宪太后的孝顺?
谁不曾感叹康熙与太子胤礽的父子情深?
然而,依旧抵不过岁月、抵不过权利、抵不过大清社稷。
康熙再追念赫舍里皇后,对索额图、赫舍里氏一族也没手软;再孝顺仁宪太后,对蒙古的防备之心从未松懈;再疼爱、不忍,对太子依旧是废了立、立了废。
实情就是康熙哪怕对亲生儿子,更多以帝王身份去面对。
眼下太子和康熙父子感情虽因索额图之死有裂痕,但温情仍在,尚未被消耗殆尽,康熙对太子一次又一次反驳他,自是能以父亲的视角,感叹他长大了。
然而,随着父子在朝堂上一次又一次的争执,因着理念不合一次又一次的闹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因
不满朝臣们被江南盐商、地方织造局用银钱“腐蚀”的现状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朝臣们齐心协力“欺骗”他,架空京城对江南“掌控”的愤恨与恐惧。
往日,朝臣们能够为了银钱,堵塞朕这个帝王的“眼睛”与“耳朵”,让朕对江南之事丝毫未曾察觉;来日,朝臣们是不是能为了从龙之功,悄无声息把朕从乾清宫赶出去?
决心要来一场大清洗,好好整顿整顿朝堂贪腐之风。
连带着对老大、太子、老八等成年阿哥都有些瞧不惯,时不时给他们甩脸色。
逮着机会就对成年儿子们数落不停,不是骂他们内帏不修,就是骂他们办事儿不利索、识人不清,收的都是些不干不净的“贪官污吏”!
老十四这个还没入朝堂,又能跟康熙稍微聊两句时局的阿哥,近日来倒是得了脸,进出乾清宫的次数多了起来。
太子和老大倒是不嫉妒这个弟弟,毕竟这是康熙的老把戏了。
朝堂上一看他们这些大儿子不顺眼,就找宫内的小儿子聊天,老四、老五、老八、小十二、小十三,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结果呢?还不是从“心头好”变成了“蚊子血”。
这么多年,他们早就看透了,宫里永远不缺得康熙喜欢的“小儿子”。没了十三还有十四,没了十四,还有十五、十六、十七……妒忌的过来吗?
至于康熙想要整顿贪污之风,这一点太子和老大不反对,他们也承认,朝堂贪腐事儿不小,对大清社稷危害不小,让二人的意见相左之点在于:整顿贪污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是波及整个朝廷。
还用朱元璋、朱棣、李世民等康熙崇拜的圣君,戳破了康熙想要彻底杜绝官场贪污之风的美梦——
明太祖朱元璋刨皮充草,明《大诰》更是规定了官吏贪污至六十两银子以上者处死并枭首示众,结果呢?终大明一朝贪污问题依旧是难以根治。
真想遏制贪腐之风,可以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的“羞辱疗法”,即通过公开羞辱贪官,使其在朝廷上当众接受惩罚或奖励,以此来达到警示的目的,没必要对整个朝堂“下死手”。
再说了,真要论贪腐之风的源头,皇阿玛你也难辞其咎,如纵容奶兄弟噶礼贪污,明知道织造局是肥差,尽数留给曹家、佟佳氏等自己人,还有“九天供赋归东海”和“万国金珠献澹人”这样的民谣也没少听,之前也没见您老人家有啥动作。
现在知道贪腐坏事儿了,就想着一次性清理了贪官污吏,您老是不是忘了,您这些儿子个个屁股底下都不干净,是不是连他们这些亲儿子也要杀了,以儆效尤啊?
最后的最后,二人在李光地、高士奇、宗室勋贵的支持下表明态度:
明珠继续对朝臣们“清洗”下去,除了让朝臣们处于高压状态之下,引发君臣信任危机、影响朝廷整体运行以外,压根没有价值。
这话都是真的,也没啥毛病,但不妨碍康熙气得要死。
其实,康熙还真不是气儿子们敢反驳他、日日朝他“开炮”,他气的是儿子们说的是实话,而他如今对朝堂贪污之风,颇有种一旦令明珠停下便束手无策的迫切感,深感自身作为帝王的失败与无奈。
对于太子、胤褆的所作所为,既欣赏又欣慰——太子、胤褆等总算是长大了,对政治、对朝堂、对如何治理大清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敢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他抗争到底。
这种儿子长大了的感觉,令他感慨,“保成、保清真的成才了,有扛鼎大清社稷的觉悟与能耐了,大清后继有人呐!”
太子、大阿哥和康熙每日针锋相对的消息随着康熙的评价,一同传入宜修耳中,引得宜修顿时脊背发凉,抱着弘晖深感惊恐——康熙如今对太子和老大的行为有所欣慰,将来太子二废二立就有多冷酷无情。
越是回想上一世太子、老大的下场,越是回忆康熙一废、二废太子时的决绝与不舍,越让宜修认清了爱新觉罗家帝王的本性——为人有情但帝王无情。
身为人夫、身为人子,身为人父,康熙做的还不错:
谁不感叹赫舍里皇后,能被康熙始终牵挂于心?
谁不称赞康熙对嫡母仁宪太后的孝顺?
谁不曾感叹康熙与太子胤礽的父子情深?
然而,依旧抵不过岁月、抵不过权利、抵不过大清社稷。
康熙再追念赫舍里皇后,对索额图、赫舍里氏一族也没手软;再孝顺仁宪太后,对蒙古的防备之心从未松懈;再疼爱、不忍,对太子依旧是废了立、立了废。
实情就是康熙哪怕对亲生儿子,更多以帝王身份去面对。
眼下太子和康熙父子感情虽因索额图之死有裂痕,但温情仍在,尚未被消耗殆尽,康熙对太子一次又一次反驳他,自是能以父亲的视角,感叹他长大了。
然而,随着父子在朝堂上一次又一次的争执,因着理念不合一次又一次的闹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