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章 漏掉的一点(1/2)
二是,大楚在有意识地向海洋方向拓展势力范围。
陈言原本是想等稳固了大周局势,再涉足那片未知大陆,没想到大楚已经发展到这地步,先下手去了那边。
看来,得加快速度了。
否则若是让大楚先拔头筹,在大洋彼岸站稳脚跟,他要再去那边就会麻烦不少。
但再怎样想加快速度,也只能先把四国大战过了再说。
就在这时,他心中忽然一动。
等等!
大楚的航海能力如此强大,那内陆河道的航行能力只怕也不会弱!
他翻身而起,快步走过去,将那几张伊公主搞出来的大陆舆图在地上铺好,皱眉扫视起来。
大周落到如今的地步,还能苟延残喘这么多年,一直没被大梁和大夏吞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天险相护。
梁、周之间乃是有滇江阻隔,这宽逾百丈的大江成了最佳的延阻,让梁军没法大规模渡江侵周。
而夏、周之间的天险更是险到根本没法行军突破,所以大夏才只能不得已求其次,向大梁寻求结盟,以便借道北上。
滇江一路由西向东,直奔大海。但在中途,分出了多条支流,分别入了大梁、大夏、大晋境内。
其中一条入大夏的水道,还是伊公主指出,陈言才知道此事。
不过那条水道极为隐秘又狭窄,没法大军通行,就算是夏军想派人从那里奇袭,进入滇江后还是避不过南疆军的视线,所以军事意义并不大。
陈言目光滑过滇江几条支流,最终落在其中一条水道上。
那一条是在晋、夏交接处,同样非常隐秘,但照伊公主所说,宽度足有十余丈,一般大船足够通行。
那条支流顺着晋、夏两国之间的夹缝向着东南而下,快到大海边时,转而向南直下,一直没有汇入海中。
不过伊公主所知的地形也并不全面,当时她绘出的这条水道,一直延伸到大夏东南角后,便没再继续画了。
陈言目光继续往下移去。
大夏南接大楚,从水道尽头,到大楚边境只有约巴掌长的一截。
如果,这条水道其实还在继续向下,一直连到大楚境内呢?
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上心头。
四国会战相关之事,按说大楚该不会知晓。
毕竟此事隐秘,无论是大周、大梁、大夏还是大晋,均不敢轻易扩大知情者的人数,以免泄露了消息。
而大楚再厉害,按说也很难将眼线打入各国内部高层,所以知道这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加上大楚已经派了姬夏、姬楚等人北上处理这边的事务,而这些人又已经被陈言控制,大楚该不会另外耗钱耗人耗力,又另行安排。
但,万一呢?
陈言脑细胞高速运转起来,双眉微锁。
他总觉得从哪听过一件要紧之事,但此前事情太多,所以慢慢有些淡忘。
蓦地,他微微一震。
他记起来了。
梁定曾对他说过一件情报,说是因为大梁也在戒备大夏,所以一直有设法打探大夏的情况,费了不少功夫,才探出那件事来。
大夏的太傅,是楚人!
太傅这个官职极为微妙,一方面与皇帝有着颇为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并没有多少实权,所以可说是位高而权轻。
但也因为和皇帝关系亲密,所以打探起消息来也非常容易。
若大夏这个楚人太傅真是大楚派去的奸细,一直有设法打探大夏的机密,那梁夏联军北侵之事很可能会被他打探到!
换言之,大楚有可能已经知道梁、夏联军这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奇袭。
想到这,陈言朝着书房外喝道:“速请伊公主过来!”
不多时,伊公主到了书房,有些惶恐地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陈言指着舆图上那条南下的滇江支流,道:“这条河,你可知向南是否还接到大楚境内?”
伊公主定神看了看,思索片刻,道:“伊儿没法肯定,但极有可能。”
陈言沉声道:“你既不能肯定,为何如此猜测?”
伊公主纤指一伸,顺着那河道尽头向右侧划去,道:“但凡河流,均要汇海。我虽不知这河会否入楚,希此河与大海之间,是一片连绵的大山,向下接至大楚境内。除非这片连绵山脉间有断裂,使这河道可以向东汇去,否则这河道只能顺着山脉边缘南下,进入大楚境内。”
陈言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确实,那边确实有一片画得比较粗略的山脉。
自古大山便是河水最好的阻隔,再大的水,遇山也只能绕行,伊公主的推测不无道理!
如果这条支流真的通入大楚,就意味着大楚可以借此北上,穿过夏、晋夹道,直抵大周!
当然,如今大楚至少表面上还没有和夏、晋两国翻脸,不敢直接派大军逆流北上。否则大军入境,夏、晋二国很有可能
陈言原本是想等稳固了大周局势,再涉足那片未知大陆,没想到大楚已经发展到这地步,先下手去了那边。
看来,得加快速度了。
否则若是让大楚先拔头筹,在大洋彼岸站稳脚跟,他要再去那边就会麻烦不少。
但再怎样想加快速度,也只能先把四国大战过了再说。
就在这时,他心中忽然一动。
等等!
大楚的航海能力如此强大,那内陆河道的航行能力只怕也不会弱!
他翻身而起,快步走过去,将那几张伊公主搞出来的大陆舆图在地上铺好,皱眉扫视起来。
大周落到如今的地步,还能苟延残喘这么多年,一直没被大梁和大夏吞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天险相护。
梁、周之间乃是有滇江阻隔,这宽逾百丈的大江成了最佳的延阻,让梁军没法大规模渡江侵周。
而夏、周之间的天险更是险到根本没法行军突破,所以大夏才只能不得已求其次,向大梁寻求结盟,以便借道北上。
滇江一路由西向东,直奔大海。但在中途,分出了多条支流,分别入了大梁、大夏、大晋境内。
其中一条入大夏的水道,还是伊公主指出,陈言才知道此事。
不过那条水道极为隐秘又狭窄,没法大军通行,就算是夏军想派人从那里奇袭,进入滇江后还是避不过南疆军的视线,所以军事意义并不大。
陈言目光滑过滇江几条支流,最终落在其中一条水道上。
那一条是在晋、夏交接处,同样非常隐秘,但照伊公主所说,宽度足有十余丈,一般大船足够通行。
那条支流顺着晋、夏两国之间的夹缝向着东南而下,快到大海边时,转而向南直下,一直没有汇入海中。
不过伊公主所知的地形也并不全面,当时她绘出的这条水道,一直延伸到大夏东南角后,便没再继续画了。
陈言目光继续往下移去。
大夏南接大楚,从水道尽头,到大楚边境只有约巴掌长的一截。
如果,这条水道其实还在继续向下,一直连到大楚境内呢?
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上心头。
四国会战相关之事,按说大楚该不会知晓。
毕竟此事隐秘,无论是大周、大梁、大夏还是大晋,均不敢轻易扩大知情者的人数,以免泄露了消息。
而大楚再厉害,按说也很难将眼线打入各国内部高层,所以知道这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加上大楚已经派了姬夏、姬楚等人北上处理这边的事务,而这些人又已经被陈言控制,大楚该不会另外耗钱耗人耗力,又另行安排。
但,万一呢?
陈言脑细胞高速运转起来,双眉微锁。
他总觉得从哪听过一件要紧之事,但此前事情太多,所以慢慢有些淡忘。
蓦地,他微微一震。
他记起来了。
梁定曾对他说过一件情报,说是因为大梁也在戒备大夏,所以一直有设法打探大夏的情况,费了不少功夫,才探出那件事来。
大夏的太傅,是楚人!
太傅这个官职极为微妙,一方面与皇帝有着颇为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并没有多少实权,所以可说是位高而权轻。
但也因为和皇帝关系亲密,所以打探起消息来也非常容易。
若大夏这个楚人太傅真是大楚派去的奸细,一直有设法打探大夏的机密,那梁夏联军北侵之事很可能会被他打探到!
换言之,大楚有可能已经知道梁、夏联军这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奇袭。
想到这,陈言朝着书房外喝道:“速请伊公主过来!”
不多时,伊公主到了书房,有些惶恐地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陈言指着舆图上那条南下的滇江支流,道:“这条河,你可知向南是否还接到大楚境内?”
伊公主定神看了看,思索片刻,道:“伊儿没法肯定,但极有可能。”
陈言沉声道:“你既不能肯定,为何如此猜测?”
伊公主纤指一伸,顺着那河道尽头向右侧划去,道:“但凡河流,均要汇海。我虽不知这河会否入楚,希此河与大海之间,是一片连绵的大山,向下接至大楚境内。除非这片连绵山脉间有断裂,使这河道可以向东汇去,否则这河道只能顺着山脉边缘南下,进入大楚境内。”
陈言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确实,那边确实有一片画得比较粗略的山脉。
自古大山便是河水最好的阻隔,再大的水,遇山也只能绕行,伊公主的推测不无道理!
如果这条支流真的通入大楚,就意味着大楚可以借此北上,穿过夏、晋夹道,直抵大周!
当然,如今大楚至少表面上还没有和夏、晋两国翻脸,不敢直接派大军逆流北上。否则大军入境,夏、晋二国很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