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才貌双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子霖神色如常,并无丝毫意外,淡定得很。灭门之仇,这等血海深仇,若是换做自己,又怎会忘记?无论如何,也绝不能让梁国统一三国。

    “姨祖父,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胜端起一杯茶,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后,嘴角泛起一丝笑容,那笑容似苦笑,又似欣慰:“你比我想象中还要镇定,果真是将门虎子!”

    许子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下文。

    “四十年前,景帝遇刺,重度昏迷。那时,大皇子和二皇子见有机可乘,都妄图争夺太子之位,进而登上皇位。他们先来拉拢我,被我拒绝后,竟将主意打到了我那镇守边关的弟弟头上。

    我弟弟并未答应他们,于是他们便痛下杀手。

    为了掩盖罪行,他们竟联合大涌,告知对方东岭郡无守将,群龙无首。

    大涌当即派遣三万骑兵,一举攻破东岭郡,拿下北川关,大军如破竹之势,直逼大梁腹地。

    后来,平南王和你祖父镇北王同时挥师北上,全力阻击,这才将大涌铁骑赶出北川关外。东岭郡直到现在,才被八皇子收复。”

    这些事许子霖是知晓的。四十年前,大涌皇帝乃是一代明君,大涌铁骑虽然勇猛凶悍,但对百姓却极为友善。他们在占领东岭郡和北川关后,非但没有烧杀抢掠,反而竭尽全力安抚百姓,收复民心。

    百姓所求,不过是能填饱肚子罢了。

    可大梁并未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赋税繁重,还时常征兵,百姓早已怨声载道。

    而大涌不但提出三年免税赋,还为百姓分发耕牛。

    两相比较,百姓自然彻底倒向了大涌。这便是这么多年来,东岭郡一直未能被大梁收复的主要缘由。

    “战乱平息之后,平南王和你祖父根本不相信我会谋反。回朝论功行赏之时,他们跪地恳请陛下彻查我谋逆一事。”

    【“陛下,靖安侯对大梁一向忠心耿耿,他怎会勾结外敌谋反?就算他真有此心,那杨勇呢?据末将调查,杨勇在大涌骑兵进攻之前就已遇害。若他早有叛国之心,又何必自杀?杨家军又怎会在大涌骑兵来袭时誓死抵抗?”】

    【可即便疑点重重,景帝却根本不听你祖父和平南王的劝说,一口咬定杨家谋反。】

    【“够了!朕待靖安侯不薄,如今他谋逆已是事实,你们二人如此为他开脱,难道你们也想造反不成?”】

    【景帝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眼中寒光闪烁。他的声音如雷鸣般在朝堂上炸开,众人皆惊恐万分,低头不敢言语。】

    “平南王和你祖父未曾想到景帝会如此决绝,全然不顾他们多年的忠诚与功绩。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站在杨家这边。”

    【“陛下,臣等忠心不二,绝无谋反之意,请陛下明察!”】

    【“陛下,靖安侯一生忠君爱国,此次事件定有隐情,恳请陛下彻查,还杨家清白!”】

    “平南王和你祖父同时跪地,请求景帝恕罪,恳请陛下彻查靖安侯府谋逆之事。

    然而,景帝不为所动,他冷冷地看着你祖父和平南王,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愤怒。

    他认为二人已被杨家收买,不再值得信任。为了缓和局势,同时稳住二人,他佯装做出让步。”

    【“既然你们二人如此恳切,那朕就亲自调查此案,若确有其事,休怪朕无情!”】

    “后来,虽查到此事与大皇子和二皇子有关,可那时大皇子已被立为太子,又怎会轻易被废?

    景帝其实也知道杨家是被冤枉的,只是他不愿承认。杨家一百多口人,还有杨家军十几万将士,在抵御大涌之战中,被景帝下令冲锋在前,最终都成了大涌铁骑下的亡魂。”

    许子霖听着杨胜的讲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所以,二十年前平南王府的覆灭,我父亲之死,还有六年前林家军在葫芦峡谷全军覆没,都是因这件事而起?”

    杨胜先是摇了摇头,随后又点了点头。

    “如今的梁帝不像景帝那般昏庸,说来,如今的梁帝倒是一位心系天下百姓的好皇帝。”

    “至于平南王的死,和当时的二皇子脱不了干系。

    平南王对景帝心灰意冷,便在边关安享晚年,十几年未曾回京。景帝也乐得眼不见心不烦,并未理会。

    景帝年迈后,处理政务愈发力不从心,二皇子便想再争一争皇位,于是主动去拉拢平南王,承诺只要自己当了皇帝,一定会为杨家翻案。

    “平南王没有答应他,然后他又故技重施,害死了平南王?”许子霖问道。

    “嗯。平南王没有答应他,也没有为难他,放他走了。但他早在平南王身边安插了自己的人。十几年的精心谋划,平南王终究还是着了道。

    平南王府的厨娘在饭菜中下了毒,平南王府一夜之间惨遭灭门。

    后来对外宣称是在与大涌对战中战死,这次大涌算是背了黑锅。大涌自然不愿背这个锅,于是再次大军压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