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苏州攻略(2/4)
的存在,百姓之间还是能沟通的嘛,到时候查出来故意毁坏广播设施的,以谋反罪论处!不要小看他们与自己九族的羁绊。”
爷俩思索了半天,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但毕竟,普及到全国各村镇的广播设施,那也需要大量的银钱采买啊,而且,以老朱的了解,后世好像这种东西都停产了。
听到爷俩的顾忌,我不禁笑了起来,然后拿起手机把电话打给了管后勤的老马。
毕竟咱有虚空设施的,还用海量的虚空能量,别说把广播铺遍大明全境了,就算是铺到草原全境,也是轻轻松松。
又从我手中薅了一波,老朱自然是十分的开心,但很快,就又皱起了眉头,“远儿,你还是没说胡惟庸和丞相这个位置该怎么处理啊。”
听老朱这么一问,我竟然升起了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诶嘛叔啊,你咋这么轴呢,你看,这广播是你和百姓之间的纽带把,你就成立个宣传部,现在组织一下广播内容啥的,让老胡去管不就完了?你要觉得亏待他了,给他封个什么伯的,不就完了?但是我可得说明白了,广播这个阶段可以让他胡惟庸管宣传部,以后要是万一电视和网络推广了,这宣传部必须牢牢的抓在手里。”
“那没了丞相,朝中诸多政务该如何处理?”朱标最关心的自然是这个,毕竟,天天看着老爹去宁远卫或者去后世快活,而自己只能在家批奏折,我们的太子爷属实觉得委屈。
“这好办啊,两条路,第一,规范奏折内容,告诉那些当官的,有文采回家写书去,别在奏折上整那些之乎者也,就是固定格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的诉求详细的写清楚就好,再写废话,上奏的人就打板子!第二,老朱你也不止是一个儿子,老二虽说是废了,老三,老四,老五还是挺有能力的,别的不说,咱就说老四,你也知道,那可是永乐大帝啊,把你们爷几个凑一起,再找个秘书,凑成个内阁,各管一摊,不就完了?”
还没等我说完,老朱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不成不成不成,亲王摄政,那不是要出大乱?”
“诶嘛叔啊,你是咋好意思说那些儒生迂腐的呢,我咋感觉你更迂腐呢,你觉得我哥压服不住几个弟弟么?至于说下一代,那就更简单了,就放一起培养呗,优秀的就当太子当皇帝,不行的就退下来,能从政的就当阁臣,能经商的就去皇家商行,懂军事的就去军区,啥也不是的就回家种地当农民等着看下一代,竞争上岗,优中选优嘛。”
我这一番新式理论,让满脑子“家天下”思想的朱家爷俩如遭雷击,一直以来,他们理解的家天下,是先家后天下,但看了许多历史的他们很快就想到了一句话“无国,何以为家!”也就是说,不管皇帝家族如何操作,只要不是为了国家做出牺牲,那么,国朝的灭亡还是不可避免,况且,虽说这种情况下,将来会有许多宗室会生活艰难,但皇权还是会牢牢的抓在朱家手中,相比历代藩王作乱而引发的山河破碎,百姓困苦,这点牺牲,在老朱看来,似乎也不算什么了,毕竟自古以来,不肖子孙,那也算不得家人了。
于是,在我拿着出兵诏书屁颠屁颠的离开乾清宫之后,朱家父子认真的讨论了起来,
一直讨论到半夜,朱元璋向朱标说道,“标儿,咱决定了,重排朱家字辈,以后你们兄弟的后辈,无论嫡庶,都当尊之!老三老四那边,让他俩别在宁远卫里面鬼混了,抓紧回来学学处理政务!还有你那些弟弟们,到了年龄的,都送去后世读书去,我看老五和老六在后世学的就不错,让他们也都去,省的在应天到处惹事!另外,小远这次平倭回来,市舶司这事就要开始了,你要抓紧时间拟个章程出来!这可是大事,耽误不得!”
朱标心说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啊,咋啥事都让我去办啊,但心里这么想,嘴上不敢说,只能下去执行了。
但是,正所谓,皇帝张张嘴,百官跑断腿,这几条政令一下,满朝文武可就热闹了。
首先就是工部,眼下的工部,一边忙着全国各主要公路的修建,一边忙着新科技的研发,已经是忙的不可开交,这一下,又不得不派人去宁远卫那边学习架设和使用广播设备,这要不是之前老朱给他们长了俸禄,他们真恨不得直接辞官回家抱孩子去了。
然后就是开设市舶司了,南方的官员好多家里都或多或少的有些走私生意,这要是市舶司真开了,自己生意肯定要被朝廷打击,所以,对设置市舶司的事自然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同时想着等到朝堂上老朱宣布的时候再辩驳一番,让老朱收回成命,但是等了好长时间,等来的居然是太子和圣旨。这圣旨都发了,皇上的意思那就再明白不过了,基本上等于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这些人,“这事老子定下来了,想反对的,赶紧回家想吃啥吃点啥吧!”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皇子入学的事情了,深宫里的那些妃嫔,基本不知道后世啥样,但是凭想象,就觉得老朱这事要发配这些非嫡系的孩子,于是纷纷聚集到乾清宫门前,跪求老朱收回成命,后来还是马皇后出面现身说法,才让这些妃嫔们消停了下来,但毕竟是没去过后世,
爷俩思索了半天,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但毕竟,普及到全国各村镇的广播设施,那也需要大量的银钱采买啊,而且,以老朱的了解,后世好像这种东西都停产了。
听到爷俩的顾忌,我不禁笑了起来,然后拿起手机把电话打给了管后勤的老马。
毕竟咱有虚空设施的,还用海量的虚空能量,别说把广播铺遍大明全境了,就算是铺到草原全境,也是轻轻松松。
又从我手中薅了一波,老朱自然是十分的开心,但很快,就又皱起了眉头,“远儿,你还是没说胡惟庸和丞相这个位置该怎么处理啊。”
听老朱这么一问,我竟然升起了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诶嘛叔啊,你咋这么轴呢,你看,这广播是你和百姓之间的纽带把,你就成立个宣传部,现在组织一下广播内容啥的,让老胡去管不就完了?你要觉得亏待他了,给他封个什么伯的,不就完了?但是我可得说明白了,广播这个阶段可以让他胡惟庸管宣传部,以后要是万一电视和网络推广了,这宣传部必须牢牢的抓在手里。”
“那没了丞相,朝中诸多政务该如何处理?”朱标最关心的自然是这个,毕竟,天天看着老爹去宁远卫或者去后世快活,而自己只能在家批奏折,我们的太子爷属实觉得委屈。
“这好办啊,两条路,第一,规范奏折内容,告诉那些当官的,有文采回家写书去,别在奏折上整那些之乎者也,就是固定格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的诉求详细的写清楚就好,再写废话,上奏的人就打板子!第二,老朱你也不止是一个儿子,老二虽说是废了,老三,老四,老五还是挺有能力的,别的不说,咱就说老四,你也知道,那可是永乐大帝啊,把你们爷几个凑一起,再找个秘书,凑成个内阁,各管一摊,不就完了?”
还没等我说完,老朱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不成不成不成,亲王摄政,那不是要出大乱?”
“诶嘛叔啊,你是咋好意思说那些儒生迂腐的呢,我咋感觉你更迂腐呢,你觉得我哥压服不住几个弟弟么?至于说下一代,那就更简单了,就放一起培养呗,优秀的就当太子当皇帝,不行的就退下来,能从政的就当阁臣,能经商的就去皇家商行,懂军事的就去军区,啥也不是的就回家种地当农民等着看下一代,竞争上岗,优中选优嘛。”
我这一番新式理论,让满脑子“家天下”思想的朱家爷俩如遭雷击,一直以来,他们理解的家天下,是先家后天下,但看了许多历史的他们很快就想到了一句话“无国,何以为家!”也就是说,不管皇帝家族如何操作,只要不是为了国家做出牺牲,那么,国朝的灭亡还是不可避免,况且,虽说这种情况下,将来会有许多宗室会生活艰难,但皇权还是会牢牢的抓在朱家手中,相比历代藩王作乱而引发的山河破碎,百姓困苦,这点牺牲,在老朱看来,似乎也不算什么了,毕竟自古以来,不肖子孙,那也算不得家人了。
于是,在我拿着出兵诏书屁颠屁颠的离开乾清宫之后,朱家父子认真的讨论了起来,
一直讨论到半夜,朱元璋向朱标说道,“标儿,咱决定了,重排朱家字辈,以后你们兄弟的后辈,无论嫡庶,都当尊之!老三老四那边,让他俩别在宁远卫里面鬼混了,抓紧回来学学处理政务!还有你那些弟弟们,到了年龄的,都送去后世读书去,我看老五和老六在后世学的就不错,让他们也都去,省的在应天到处惹事!另外,小远这次平倭回来,市舶司这事就要开始了,你要抓紧时间拟个章程出来!这可是大事,耽误不得!”
朱标心说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啊,咋啥事都让我去办啊,但心里这么想,嘴上不敢说,只能下去执行了。
但是,正所谓,皇帝张张嘴,百官跑断腿,这几条政令一下,满朝文武可就热闹了。
首先就是工部,眼下的工部,一边忙着全国各主要公路的修建,一边忙着新科技的研发,已经是忙的不可开交,这一下,又不得不派人去宁远卫那边学习架设和使用广播设备,这要不是之前老朱给他们长了俸禄,他们真恨不得直接辞官回家抱孩子去了。
然后就是开设市舶司了,南方的官员好多家里都或多或少的有些走私生意,这要是市舶司真开了,自己生意肯定要被朝廷打击,所以,对设置市舶司的事自然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同时想着等到朝堂上老朱宣布的时候再辩驳一番,让老朱收回成命,但是等了好长时间,等来的居然是太子和圣旨。这圣旨都发了,皇上的意思那就再明白不过了,基本上等于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这些人,“这事老子定下来了,想反对的,赶紧回家想吃啥吃点啥吧!”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皇子入学的事情了,深宫里的那些妃嫔,基本不知道后世啥样,但是凭想象,就觉得老朱这事要发配这些非嫡系的孩子,于是纷纷聚集到乾清宫门前,跪求老朱收回成命,后来还是马皇后出面现身说法,才让这些妃嫔们消停了下来,但毕竟是没去过后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