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欣然接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辆的价格水平。

    让我们来思考为什么自行车在当今会被视作较为珍贵。其实原因并不是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多么巨大,而是在于整体社会的生产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 不得不用指令性政策来管理资源分配,因此,在获取任何物品之前都需要满足一定的物质条件或“指标”,比如说购买自行车时除了一般的货币交易外还需要获得相应的配额,或使用各种票证。

    目前而言,想要购买一台城市常用的普通自行车,除了现金支出之外还需要得到一张自行车购买凭证或是一定数量的工业票卷。

    对于普通的工人,一年只能领取一张如此珍贵的工业票证,这就形成了在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情况下,自行车的稀有性和吸引力。对多数普通人而言,尽管能够负担车辆的价格,但仍受到购买限制。

    对于孙洪兴和他的妹妹孙燕来说,这一切却完全不同,两人不为缺少购买自行车所必要的“票”而烦恼。事实上,孙洪兴凭借着自学医学知识与多年实践经验累积,已经能够在没有医疗执照时向周围的邻居们提供医疗服务,甚至接受各种物品(如票、食物等)作为治疗费,不论价值多少都会欣然接纳。

    这样,尽管他们没有庞大的财富库,但对于日常生活的基本所需及非正规途径取得的各种票券、用品则是极为充裕的。

    孙洪兴对病症的评估有较高的把握度,并且乐于助人,即使是小问题也乐意诊治。至于不确定的状况,孙洪兴虽然同样会提出诊断思路,但并不强制收取费用。

    他提供服务的目的并非纯粹获利,更多是一种对自身临床技巧和知识积累的经验积累。通过这样的方式,孙洪兴不仅为邻里社区提供了免费或象征性的服务,也赢得了社区的信任与支持。

    在半个多世纪后,将“两三块”的金额放到今天来看就不过是笑话般轻而易举了。可能街边小孩子的零钱包里的金钱数量,就是这个数字的几十上百倍,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这对于很多人而言,相当于半个多月的生活开支。正因如此,愿意向孙洪兴求助的人还真不少,在家的每一天里总有不少拜访者,一月下来的收入也算不小一笔数目。

    然而尽管孙洪兴挣得并不算多,钱包里总是仅有区区几块钱的零用,孙燕也不会往他的口袋内放入过多的钱财。对于这个问题,孙洪兴本人并不过分在乎,因为在这样的年代里,他所需要购买物品的量实在是太过寥寥。首要的需求就是如何确保自己有足够的食物来填饱胃。

    而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孙洪兴完全不用担忧。他与孙燕两人都无需消耗粗杂食,每个月都用以粮票或者实物交换的方式换取精致米面,与此同时,找上门来请孙洪兴治病的病人往往会附赠粮食或是粮票,这样一来,在这两项资源下,他们夫妇俩每月的生活粮食就显得绰绰有余。这种情况直至孙燕和李军确立关系后略有改变,由于李军家的支持,粮食消耗情况稍有缓解。正值暑假时节,离九月的开学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另外,孙洪兴对现在这一代流行趋势的自行车并不热衷,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燕决定给他买一辆单车便更有了现实的意义。为了便于日常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开学以后前往岳父家居住期间的吃饭,若没车便得靠步行等待不太可靠的公交。因此,孙燕表示,如果等到开学后再添置会更恰当,“你只需要随时告诉我你的需求即可,提前买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