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遗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家兄弟的小型马队,从哈密城附近的牧场出发,先向南行,然后往东,回长安城去。

    来的时候就二人二马,回去则热闹非凡。

    兄弟两人骑着高大的天山马,来时骑的马成了负物、备用马。

    霍鲁大叔带着六名男卫士,娞敏带着21名女艺人,他们现在的装扮都是牧民。

    为了安全起见,王西风悄悄出动星狗,对300匹马驹进行了神魂梳理。

    这样,它们行动起来,就容易指挥得多。

    进玉门关的时候,王西风感到有些不对劲。

    守关的士兵和检查人员、货物的官员,脸色都很严肃,没有以前的轻松、说笑神态。

    过酒泉、张掖都是如此。

    在武威一处大驿站休整、补充物资时,王西风假装随意地与一位汉人大叔闲扯,提到了所见之人脸色神情的奇怪之处。

    那位大叔问:“小哥,你是说,你不知道他们为啥子这副表情吗?”

    王西风摇头:“大叔,我真的不知啊。我这一年多都在西域。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就是了。”大叔低声道:“大汉皇帝不久前死了。”

    王西风恍然大悟。

    听那位大叔语气,很明显是幸灾乐祸。王西风觉得,大汉皇帝为解决匈奴问题而穷兵黩武,老百姓不喜欢,正常。

    匈奴的麻烦稍缓些时,这位皇帝又在南边开疆拓土。没消停过。

    败光前面两代皇帝积累的家产,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后面两代皇帝收拾。这是历史给这位当了54年皇帝的伟人的客观记载。

    王西风认为皇帝离自己太远,没太在意。

    但老爹是里正,他直接生活在100农户堆里,对底层人群的生存处境是十分清楚的。

    底层农户的处境就俩字:苟活。

    首先是田赋、徭役。

    收成一部分白交给官府;

    成年男子每年有一个月,自备干粮、工具为官家白干活;

    一生服徭役两次:远、近处各一年。

    其次是盐、铁专营。

    盐就不说了,质量差、价钱高。

    关键是铁器,农户在官家铺子购买的镰、锄、刀、犁,那质量差的,简直没法形容 。

    农户生存不下去的,就卖掉土地,成为佃户。与奴隶差不多。

    总之,汉武帝时代,说百姓民不聊生,一点没有夸张。

    这样一位皇帝死了,百姓自然是高兴的。当然绝不能表现出来。

    相反,官员们,包括守关军士,内心都多少有些惶恐不安,为国家、个人前途担忧。

    王西风弄清了这个情况,也想通了一些关节。感到这与自己关系不大,不再理会。

    不过,他把这个消息通知娞敏和霍鲁大叔,让他们提醒族人,不要犯了官家忌讳。

    进了长安县境内时,马队兵分两路。

    王潏、霍鲁大叔带着三个野利族卫士,继续赶马去落车乡马场。

    王西风、娞敏带着其余人进长安城,先找旅馆落脚。

    之后,他们还要到鸿胪寺办理外族人登记、租或买房子、申请做生意的牙贴…等等等等,事儿不少。

    那些事也急不来。娞敏心里也早有长远盘算。

    *****

    汉武帝驾崩引起的最混乱时期已经过去。

    新君刘弗陵已即位。

    皇帝才8岁。虽然年幼,但有五位钦定辅政大臣,朝局很快稳定下来。

    现在还是国丧期间。长安城里的人,行事说话依然得小心翼翼。不然会被治大不敬之罪。

    娞敏一行人,十分低调,很快淹没在长安城的几十万人潮里。

    霍鲁大叔几人,帮王家把马圈维护一遍后,两个卫士到长安城,加入娞敏的队列。霍鲁大叔只带了一人回西域去。

    王西风回到家,见过一众亲人后,老爹王木章把他单独叫到一边,和他商量官府举贤的事。

    王西风这才知道,那位长安县令高升了,做了水衡都尉。

    他也记起来,那位对自己不错的姓江的大官,以前就是这个职务。

    王西风过去打听马场开办手续时,也大概听说了这个衙门的职权范围。

    它就是专门管理皇家山林水泽的机构。隶属于少府。相当于厅局级。

    依照大汉法律,国家的土地分两部分:耕地和其它。

    耕地的所有者有三:皇室、封国贵族、百姓。

    其它土地的所有者则只有二:皇室、封国贵族。

    水衡都尉府管辖的地盘,不是耕地,是耕地之外的其它土地。

    全国范围内,耕地之外的其它土地,有一部分属于封国贵族。其余的,全部属于皇室所有。皇室管理这部分土地的衙门,就叫水衡都尉府。

    汉朝的官员,军队自成体系。

    军官之外,官员分朝官和郡县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