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意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花了几个月时间,总算是把这一波蔬菜大棚的虫害搞定了。

    农药是个新玩意。与人们讲原理还不是时候。这一波操作,他只能是亲力亲为。

    农药、喷雾器生产车间的投入,也是他自己全部承担下来。

    对十几家菜棚,王西风大致估算了一下,就喷雾器、农药收取了一些费用。

    孔兆阳从头至尾跟踪了这个过程。魏江有时也掺和一下。

    这二人可不是常人。他们意识到农药是了不得的东西。

    因为,这时代不是没有虫害,而是人们认知中的天道是相生相克、互为循环的:鸡吃虫~虫蛀棒子~棒子打死鸡。

    在人们的认知里,虫子吃庄稼,是天道给虫子的生路,也是对人的惩罚。

    而现在,王西风的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二人经过商量后,来找王西风谈这事。

    王西风的难处在于:农药对害虫是有对应关系的。一个配方不能通杀一切。

    自己有星狗,可以解决不同问题。但自己的“技巧”无法被传承。离开自己,这事就玩不转。

    但又没法对二人解释清楚。

    王西风还是采取老策略:先解决眼前问题,不理以后事。

    于是,王西风对二人“坦诚”聊开去,把自己的知识归结为原巫教仙师教导、在西域\/漠北游历时的奇遇。

    最后,他同意按照农具工厂的模式,来运作农药、喷雾器车间。

    先把产品地域局限于关中长安城周边。

    如同之前一样,魏江、孔兆阳派人接管了两处车间后,王西风留下一批羊皮卷、竹简,让他们先学习学习。自己又成了甩手掌柜。

    农药是新型产品,市场有待开拓,需求量暂时不大。

    那些管理人员有大把时间熟悉、学习。

    王西风对他们讲:车间必须派专人四处走访,了解虫害种类。然后回来选择药方,照方生产。最后才是推销产品。

    农药原理相对于化肥,要简单一些。化肥工厂设备复杂的多。王西风打算迟些再考虑化肥的事。

    *****

    合围乡三老梁启召最近心情着实不错。

    原本他是受乡人之托,到县里反映民众意愿:乡民拒绝接受苟三边来合围乡担任三老。

    他找大女婿王西风帮忙,也只是试一试。开始并未抱太大希望。

    因为他知道,女婿虽然曾经是议郎,但出使西域时,如苏武大人一样,被匈奴扣留了好些年,历经艰苦才回来。

    之后,他似乎就没有再回宫里任职了。

    哪知一试之下,梁启召才发现,原来女婿能量这么大。

    自己对女婿说了没过几天,县老爷孔祥均大人竟然亲自召见自己,询问情况后,直接任命自己做乡三老。

    梁启召接过委任令,很久之后还是晕晕乎乎的。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

    县令大人送他出门时还丢下一句话:回去大胆做事。有困难就到县衙找我。

    梁启召接任三老后,县里又征询他的建议,将游徼钟汉能升为有秩,亭长之一的梁润生升游徼。

    这样的操作,几乎全是按他的意思来搞。太给面子了。

    梁启召觉得自己那位女婿非常牛叉。

    不过,女儿梁榛子专程回了一趟娘家,提醒老爹:官人王西风不喜欢出风头,千万不要拿女婿名头在外显摆。

    梁启召第一次在女儿面前唯诺称是。

    不过他觉得很值。

    他在这里高兴,却不知道有个人恨上了他。这人就是苟三边。

    苟三边是世家旁系之后,在县学堂任了多年采办。那是个肥缺。

    他家里颇有钱财,人脉也广,多年前就为他谋划学堂教谕之位。可惜因他太好色,风评不佳,没能成功。

    这个时代,好色本不是什么缺点。

    相反,家大业大之人,如果繁衍能力强,反而是优点。

    只是这苟三边为人不懂检点,闺房之事荒唐不说,还传得弄巷皆知。

    据说经常与小妾、丫鬟们一起,关上院门,放纵欢娱。

    甚至还有更过分的传闻。

    这次他盯上合围乡三老位置,是因他年纪大了,走了关系,打算由一个儿子接手县学堂采办,自己去做乡三老。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县丞伍嘉通知他:承诺的事兑现不了。

    伍嘉也没有忽悠对方。

    这次,伍嘉收了苟三边好处,对县令孔祥均作了很大让步,才谈妥合围乡三老与县学堂采办的事。

    哪知孔祥均临到头来变卦不认账。宁愿让给伍嘉很大利益,也要合围乡三老位置。

    官大一级压死人。人家是县令,伍嘉只有徒叹奈何的份。

    县里谁也猜不透,孔祥均为何为了一个各方面都平庸的梁启召,而宁愿失信于伍嘉。

    一直以来,二人配合还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