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六味地黄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黄宛儿所生之女为韦西风长女。她出生那天是夏至日,韦西风给她取名韦夏。

    老二也是妹妹,秦可怡之女。韦西风取名韦兰。

    兰谐男,韦西风是纪念见到她妈妈时的女扮男装。不过他没有对人解释。包括秦可怡。

    老三是儿子,韦叶儿之子。韦西风请老爷子取名。

    老爷子想了两天,给他取名韦幸一。

    韦西风也没问有什么说道。估计一是男丁排行,幸是侥幸、幸运等意思。

    也许老爷子是表达世事无常、何其侥侥的感慨。以此名纪念当年偶然收养孙儿父母韦西风、韦叶儿。

    此时的北方,曹魏政权取代汉朝,废除了二十军功爵制,颁布了新的六等爵位制。蜀汉也颁布了新的军功制度。

    只有东吴还是沿用老办法。

    交州就像天不管地不收的野孩子,一直自行选择。这时候没精力理会外面变化,还是用旧制。

    韦氏一家人,现在有食禄的可不少:韦西风食禄900石,老爷子250石,黄宛儿150石,秦可怡、韦叶儿食禄100石。

    韦家总食禄1500石。

    这时的物价是一石100钱。

    食禄发放规矩是按月发放,一半粮食一半铜钱。

    韦家每月可得62.5石粮食、6贯又250铜钱。

    62.5石粮食等于7500斤,大约是后世的3340斤。

    即便按每人每天消耗2斤粮食,则每人月耗60斤,那么3340斤可以养活55口人。

    这还是没算另一半等量的铜钱。

    所以说,韦家通过参与对抗瘟疫,有几人立功封爵之后,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康之家。

    算上田产和宅地,如果不犯法,爵位一直在,那么韦家已是妥妥的大户富绅。

    照这势头发展,韦西风再多娶几房小妾,抓紧造人。两三代可达豪门,四五代成为旺族。

    交州八大顶级家族,多数是这么来的。

    不过,就像战争归来的英雄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这些顶级家族也是经过大浪淘沙、万千踩踏后脱颖而出的。

    成为时代顶流,首先得活下来。

    韦家的暴起也证明了,科学与技术,在什么时代都是最佳生产力。

    官府奖励给韦西风的田产和宅地,位于郡城以北20多里的河边,位置不差。

    为了打理这些财产,黄宛儿从师父士黄氏家里要了一户家奴,男女夫妻二人带着四个孩子。

    他们成了韦家产业的管家。开始在那里修建庄子,招募佃农种地。

    韦西风不操那些心。那里由老爷子作主,师娘、卫姨指挥下人管理。

    韦西风的职业还是坐诊,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

    *****

    按照东汉军队制度,州一级军队首脑,称号是二品的四征、四镇将军,或三品的四平、四安将军。

    四征将军就是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即镇(东、南、西、北)将军。

    四平、四安也是如此。

    由于目前交州军队最高军衔是步骘的二品镇南将军,那么在宣告脱离东吴前,礼制上,士壹担任的交州都督,只能相当于三品杂号将军。

    其手下的军官,原来的郡尉,只能改四品杂号将军级的x郡将军,比如苍梧将军、郁林将军…

    往下就是裨将、中郎将、校尉、都尉、司马、军侯、屯长、队率、什长、伍长。

    2什为一队,主官队率;2队为一屯,主官为叫屯长;5屯为一曲,主官叫军侯;2曲为一部,主官叫司马。

    一曲500人,一部1000人,部曲是部队的基本独立编制。

    军侯、司马也就是过去的主、辅千夫长,相当于后世的正、副团长。是基础部队独立指挥官。

    再往上,5部为一营,5000人,主官叫都尉或校尉。相当于旅长。

    2营为一军,人,主官就是杂号将军。副手称偏将、裨将。

    前些年的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曹操七军,擒获水师大将于禁。“水淹七军”就是将曹操的7万人马打落水的意思。

    介乎都尉、校尉和裨将、将军之间,还有一个军职“中郎将”。它不是常设军职,只在出动中等规模人马时授予。职权有点接近师长。现代战争中,师长取代旅长是很晚才发生的事。

    士壹在与各位杂号将军(原郡尉)及副手,一起讨论、落实各郡军队编制及经费预算时,合浦将军阮福宗的裨将士载提议:建立单独的战地医院,平常保持框架性维持,战时征调大量医师、助手,就能迅速高效运作。

    众人听了他的建议后,都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有许多年,岭南都没发生大规模战争。但大家都知道,很快就难说了。

    有战争,就必然有伤员。

    无论是为了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