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后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韦西风设计的战地医院苍梧分部,按部就班有序建设,人员培训也稳步进行着。

    其实这是不显眼的一件小事。

    因为,交州七郡此段时间最大的事,是本地军队扩员、屯军方式变化、装备大更新。

    过去,各郡兵力是1\/4常备军+3\/4民兵。

    而现在,各郡正规军全部变成常备军。全天候待在军营,要么训练,要么歇息。

    军队采取旬休制,每旬休息二天。那时才可以出军营。

    更令百姓震惊的是,听说交州七郡总兵力,由以前的3万多,变成了现在10万,增加了两倍。

    军人的兵器、战车、马匹也大大更新、升级了。

    联想到几年前,合浦郡城和海宁县城遭到东吴军队劫掠,人们财物的损失和妇女遭受的侮辱,百姓们似乎也意识到:以后有外敌来犯时,可能要开干了!

    所有交州百姓也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郡里军队人数如此扩张、设备这样更新,怎么好像没觉得增加了自己负担?

    按说官府为战争做准备,百姓负担一定会加重。

    但交州百姓确实没有感到压力,反而…机会更多了,谋生似乎更容易些。

    其实这就是后世的战争经济。交州新议事会误打误撞用上了这个模式。

    这也是交州新议事会的厉害之处:所有增加的开支,都来自于上层家族。

    具体来说,现在是八大家族。

    根据议事会的决议,将来有新的大家族出现,议事会应该乐见其成,予以扶持。

    因为那样才能不断增强交州实力。

    这一次,上层家族上贡数额增多了,却没有减少利润,反而增加了收入。

    这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更多资源,生意规模都扩大了许多。

    几大家族生意规模扩大,也意味着百姓就业机会增多,谋生更轻松些。

    资源重新配置后,原来死寂的资源,变成财富的活水源头。价值也就显现出来。

    这就是不用增加百姓负担的秘密。

    这个时代,总的来说,人口较少,资源充足而闲置很多。

    扩充军队提高了许多产品需求,闲置资源由官家交付大家族,开发出来后,满足了发展需要,也增加了自身财富。

    只不过老百姓没有参与资源分配而已。但他们间接参与了收入分配。

    他们的要求很低,只因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得到更多谋生赚钱机会,因此对官家感恩戴德不已。

    ……

    交州刺史步骘,对周围的变化洞若观火。

    他心知肚明,按现在发展势头,用不了几年,东吴势力会被赶出退出岭南。

    如果,吴王孙权现在按照自己的密奏,立即出兵干预交州的军改。那么,东吴控制住交州脱离掌控的趋势,还来得及。

    但是,吴王、大将军陆逊、右都护军诸葛瑾,都对自己的提议未予重视。步骘也深感无力。

    此时此刻,吴王以及东吴政权的所有人,关心的是吴王称帝、立储问题,以及自己的站队选择。

    步骘没得选择。自己属于淮汜集团,一早就与吴王四公子孙霸绑定了。

    孙霸上面有大哥孙登、二哥孙虑、三哥孙和,下面还有弟弟孙奋、孙休、孙亮。七兄弟。

    如果吴王称帝,太子一定是长子孙登。这点在吴王朝廷里没有异议。

    没过多久,吴王孙权终于宣布称帝,国号为吴,建都武昌。

    吴国朝堂臣子们改称吴王为至尊皇帝。

    又过了一阵,吴国将都城迁到建业,即后来的南京。

    步骘得知吴王称帝,十分兴奋。上表祝贺的同时,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交州局势的担忧。

    哪知至尊帝此刻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对步骘的担忧没当回事。

    步骘知道交州大势已去,开始为自己谋划后路。

    首先,步骘判断,交州时机成熟时,本地人就会宣布独立。

    但他们不会狂妄到称帝,极大可能会选择成为独立的王。

    到时,是承认他们独立,还是派军队镇压,那是吴国至尊皇帝和他的朝臣们要考虑的事。

    步骘觉得自己的最大要务是保命。

    不仅是从交州本地人包围下脱身,更重要的是应对来自吴国朝堂的明攻和暗算。

    若是交州独立,东吴朝廷里一定会有人要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把丢失交州的责任算在自己头上,拿自己顶缸。

    怎么办?

    步骘手头的军队有两部:司马钟山的千人队、司马左江的500人队。

    步骘决定,先把司马钟山的千人队,从自己身边调开,造成自己身边无人的局面。

    否则,朝堂上那些政敌们,到时一定会反诘自己:你身边的1500部曲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没作一点像样的反抗?

    既然不能为国家守土护利,那就应该为国捐躯。这个逻辑是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