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金币换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年,萧风足9岁,进入启蒙学堂中级班一年了。

    他下学后回家,见家门口站着三个人:老爹,两个陌生人。

    萧风对老爹行礼后,又对两位陌生人行礼。

    老爹萧旺道:“风儿,这位是救过你命的郎中孙邈先生,这位是孙先生的师傅孙天师大人。他们说想找你聊聊。”

    萧风知道郎中就是医师,却不知道天师大人是啥意思。不过还是点点头。

    一般养蚕农户的家里,都是满满当当没有空处,且有些怪味的。

    孙郎中便对萧旺表示,他们带萧风到里围外边走走,一会送他回来。

    对孙郎中的话,农户们绝不会怀疑。萧旺满口答应。

    二人带着萧风走出了围墙门洞子,在桑林地田埂上慢慢走着,边走边聊。

    孙天师:“萧小友,听说你在学堂念书,过目不忘,这是真的吗?”

    萧风答:“回天师大人,晚辈不敢说过目不忘。其实晚辈没读过几本书。读过的那些,的确都记得。”

    孙天师从怀里取出一沓羊皮卷,道:“小友,老夫这里有一卷经书。你可否试试?就在这里看一遍,用心记住。然后看能背诵几段。…你愿试试吗?”

    萧风道:“那晚辈试试吧!”

    孙天师于是将羊皮卷递给萧风。

    萧风接过来。打开瞅一眼,一共五张。

    他展开第一张,见到最右边标题三个字:德道经。

    自第二行开始是: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法令滋章…

    ……

    道可道 非恒道也 名可名 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

    ……

    五张羊皮卷,上面的字全是蝇头小楷书写。

    洋洋洒洒,每张得有一千多字。五张共五千多字。

    萧风边读边记。脑海中像有个屏幕,自己仿佛以一支毛笔在上面誊抄一般。

    用了大约一柱香功夫,韦西风一字一句,慢慢读了一遍。

    也在脑海里誊抄了一遍。

    完事后,萧风将五张羊皮卷叠好,卷起来,还给孙天师。

    面前二人望着他。

    萧风忽然有些犹豫。

    自己应该是记住了。

    但要不要让对方二人知道呢?他们找自己测试,有什么目的?

    萧风说不上什么原因,本能地有些戒备。

    于是他道:“回天师大人、郎中先生,晚辈大概记住了前面一小半吧。”

    孙天师笑道:“哦,那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小友可否背来听听?”

    萧风点一下头,开始慢慢背诵。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

    萧风背了前面三十来段,停住,假装思索一下,似乎记不起来了,道:“回两位大人,后面的部分,晚辈记不清楚了。”

    而对面的两人,仿佛石化了一样,正愣愣出神。

    听到萧风说话,孙天师合掌道:“善哉!小友真乃神童也!”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老夫想请问一句:小友可曾想过,以一己之力,助父母家人脱离穷困,得破天富贵?”

    萧风听了这话,望着对方,表示不大理解什么意思。

    孙天师道:“老夫想收小友为徒。然老夫知道,小友乃家中独苗男丁。如果小友愿随老夫上天目山修道,老夫则拿出千枚金币给你父母。在钱塘县城或会稽郡城,花50个金币就可购买一座三进大院子。其余金币,若无意外,你父母一家人,这一世开销都够了。小友愿意考虑一下吗?”

    萧风这时总算听明白了:对方这是想出千枚金币,从父母这里买走自己。

    他坚定摇摇头,道:“回天师大人,晚辈不愿离开父母。晚辈告辞了。两位大人慢走。”

    说完,他弯腰鞠了一躬。转身往回跑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郎中孙邈道:“父亲大人,我去送送他。”说完跟了上去。

    直到看见萧风进了里围门洞子,孙邈才返回来。

    他走向父亲,恭敬道:“父亲,孩儿查过了,这小子祖上十八代也没个像样读书人。也许他是哪位星宿下凡投的胎。他还小,咱们慢慢拉拢他,不要勉强。”

    孙天师正是天师道新首领孙泰。

    他的师傅是天师道赫赫有名的天师杜子恭。

    杜子恭可是东晋王、谢、郗三大世家共同认可的仙师。三家许多着名人物都是天师道信徒。

    杜子恭仙逝羽化后,作为大弟子的孙泰继位,成为天师道教主。

    而东晋朝堂掌权者司马道子还给孙泰任命了官职:新安郡太守。

    可以说,教主孙泰在东晋白道、黑道都相当吃得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