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护里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萧西风所在的钱塘县,距离会稽郡城不远,属于会稽郡中心地带,也是孙恩起义军来回折腾的核心区域。

    自杜子恭、孙泰、孙恩一路以来,五斗米教有条铁律:不得伤害农户、抢夺他们财产。

    这条纪律也很容易贯彻执行。因为起义军中的绝大多数就是农户。

    起义军在进攻、撤退行军时,有许多人就路过自家门口。

    遇到这种情况,长平官们也允许他们回家看看,留下抢来的、分到的财物。

    伤害农户就是伤害自家,这些道理,起义军人人都懂。

    孙恩、卢循的十几万人,与谢琰、刘牢之、桓宝、刘裕的十几万人,在吴地八郡,反反复复打了几年。

    要说对农户有损害的,反而是政府军。

    他们打了胜仗,就号称为当地百姓除了害挡了灾,向县令、乡长、里正索取犒劳。

    而如果他们打了败仗,那就变成凶神恶煞,直接抢劫。走到哪抢到哪。

    虽然政府有律令:军队不得抢劫平民。违者严惩。

    但律令得有人执行,才是律令。

    而执行这条律令的人,其实是他们自己一伙的人。

    只在溃军抢劫百姓,名愤极大、闹得沸反盈天时,督导队才会从成千上万的劫匪里,找出几个该死鬼,砍头示众,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基于这种情况,吴地八郡的里、乡,都纷纷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守卫里围、乡镇城墙。

    一句话,守家拒国。

    有时,起义军路过乡、里,招呼吆喝几声,这些里乡卫队中就有人跟着走了。

    因为农户们得到的信息是:起义军在海上仙岛里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萧西风回到了古桑里家中。

    他的七个姐姐都出嫁了。大姐夫、二姐夫都在建邺军中服兵役。听说正与起义军作战。

    家中只有两个弟弟。一个12岁,一个10岁。

    萧西风即将年满18。到了谈婚娶媳妇的年纪。

    老爹还说,里正顾大叔希望萧西风回来竞争里围护卫队队长。

    萧西风没理由拒绝,便回了家。

    回家不久,他娶了表妹陈夏做媳妇。

    后来担任了古桑护里队(里围护卫队)首领。

    护里队共六十七人,包括萧西风。

    六个什夫长和首领,都是经过比武选出来的。

    古桑里人丁总数是1109人。

    里正顾宴秋50多岁,刚接班上位不久。

    他和顾、萧、孙、李、周家几位族长,组成长老会。

    护里队的67人,是他们挑选、或者说摊派而来。

    吴地八郡,乡、里都这样做了。古桑里也不能免俗。

    67人先通过拳脚、棍术功夫,选出7人。

    7人再轮流比武,决出首领。

    萧西风战胜了其余六人。

    五人比他年纪大,一人比他小点。

    他们都服他。

    因为,萧西风自幼读书是学霸,又到乡镇武堂学过拳脚,到郡城学过刀术。这些都是大家很清楚的。

    要不然,里正大叔怎会对他老爹说“请”他回来。

    关键是,萧西风以拳脚手段,就分别稳稳制服了六人。

    即便有三人使用棍术,也不是他的对手。

    他还没出刀呢!

    据说,他的刀法得到了他师父易大侠真传。

    所以,萧西风做护里队首领,大伙都没异议,都很高兴!

    首领强,扯皮拉筋的事就少。这是大伙都懂的规律。

    这个时代,郡、县、乡、里,本来有两层含义:

    1.它们是国土区域划分单位。

    2.它们也是管理户籍人口、耕(桑)地、税收的政府基本组织。

    但是,随着中原被五个胡族占领,北方汉族士族大量南迁,南方郡县区域里面多了新的内容。

    最明显是:现在的东晋皇朝当权者,是由司马皇族、北方南迁士族、本地士族三方组成的。

    也就是说,本地的土地和农户,本来供养两个主人:南方司马皇族、本地士族。

    现在则供养四个主人。

    除了原来南方司马皇族和本地士族外,增加了两个:北方南迁司马皇族和北方南迁士族。

    皇族就不说了,他们是食税阶级。

    北方南迁士族,他们的户籍叫“白籍”,是不纳税的。

    他们在南方被分配的、购买的土地,以及他们户籍里的人,都无需缴土地税和人丁税。

    拿吴地来说,原来的县、乡、里,都差不多。

    现在的县、乡、里,则可能大不一样了。

    差别在于地域内北方南迁士族的多少。

    南迁士族多,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古桑里是传统老区,由本地人组成。

    但附近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