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打主意(1/2)
幸好道观地处偏僻,里面宝库是在地下室之下。而地下室又被无数人光顾检查过,几百年了,没人还对这里有兴趣 。
萧西风让大伙动手,将宝库洞口封起来,将地下室再次弄成乱七八糟的样子。
五人上到一层,把地板打扫干净,扎好营帐,假装是狩猎队临时扎营的样子。
从地上痕迹推测,应该真的常有猎人在此处过夜。
萧西风让萧庆、孙有运两人去乌程县城采购,买五匹马,一、二十个结实的丝袋、麻袋,半夜后回来。
周格、周本材两人真的去打猎,搞些猎物,掩人耳目。
萧西风自己坚守道观。
四人领命,分头出发去干活。
他们的行踪,妫庄人早就注意到了。
妫庄人对天目山里的猎人,习以为常,一般不会理会。只是有人暗中盯着而已。
见到他们以道观为中心,四面出击猎杀野兽,也就不再管他们。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半夜,萧庆二人骑着马,带着五匹马和几十个袋子回来。
五人立即动手,把金币和竹简、羊皮卷取出。
金币分装在丝袋里,扎成十个麻包。新买的马每匹驼两包,两边对称放置。
将地洞、地下室恢复原状。
萧西风带上竹简、羊皮卷,其他人带着猎物,趁夜出发,迅速离开。
五人不走原路,而是反向绕太湖兜了个大圈。
出发时是向西南走,回来时则是从东北方向回来。
回到萧西风家,五人吃过饭后分手。
第二天,又到萧西风家聚餐。
第三天,依旧如此。
……
其实这些天,萧西风屏退他人,带着四人在自家中院西厅挖了个地洞,将金币藏了起来。
五人本来手头就有几百金币,不缺钱花。这次又分到40枚。萧西风决定把金币先藏起来,无人有丝毫意见。
因为大家都知道,要不是萧西风,他们在战场能不能保住命都难说,更别提带几百金币回来。
……
自此以后,古桑里慢慢出了五个大地主。
他们每年从官府买下一片荒地,雇请人来开垦,种上桑树。
然后五人分工,建起了缫丝厂、纺纱织帛厂、印染厂。
古桑里渐渐升格成了古桑乡。名字还是叫古桑,其实是丝绸之乡。
*****
钱塘县令萧宽,过去是刘裕三子刘义隆府主簿。
那时,沈林子大人也被刘裕派在刘义隆府任参军,佐助于他。
萧宽常到沈家拜访,故与沈府管家老杨相熟。
萧宽到任钱塘县令后,因公务到武康县去,顺便到沈家祖地祭奠沈林子大人。
老杨仍在沈府做管家。他陪着萧县令去沈林子大人墓地。
闲聊时,老杨顺口说:大人你从钱塘来,老奴倒记起了一件事。沈四爷去世前,特意交代老奴去一趟钱塘县古桑里,带了点东西给一名叫萧西风的年轻农人。据说沈四爷把他推荐给沈三爷,三爷让他担任先锋营尖刀军侯,训练出钱塘战阵,在灭后秦、退胡夏时所向无敌。可惜呀,三爷、四爷前后陨落,那人就回乡下种桑养蚕了。
萧宽把老杨的话记住了。
回到钱塘,萧宽让人查了一下古桑乡那个叫萧西风的人。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不仅老杨所说钱塘战阵的事是真的,而且据说,当年在战场上,比沈田子将军训练的武康战阵还略胜一筹。沈田子将军手下几员都尉、校尉组成的武康战阵,是配合钱塘战阵冲锋陷阵。
而现在,萧西风是古桑乡最大的地主。
萧西风带领古桑乡农户,最近几年开垦出的荒地数量,占整个钱塘县的一半以上。
要知道,这时代的所谓荒地,地上并不是空空无物,而是荆棘丛生、杂草遍地,开垦十分艰难。
所以官府将荒地卖给农户后,一般会给5到8年的免赋期。
这萧西风带着几个同乡,垦出大片荒地,栽上了桑树。无论是于国于民,这都是大好事。
萧宽又深入打听了一下,得到的消息更加惊人:因萧西风曾经拒绝了刘家二公子、庐陵王刘义真大人招揽,所以才没人敢用他。
据说当今皇上刘义符、宜都王刘义隆都曾对他起过招揽之心。
自己辖内还藏着这样的猛人,自己竟然一无所知。幸好没有得罪他!——萧宽心里琢磨道。
即便萧西风拂逆过庐陵王,萧宽还是做出决定,要到古桑乡去会一会他。
如有可能,让县中正官把他的名字录上来,推荐上去。
虽然他不是士族大家出身,但他读过私塾,打仗立过功,垦荒种桑养蚕,积累了家业。
——这些条件,也完全达到中正官选官标准了。
萧宽之所以对萧西风
萧西风让大伙动手,将宝库洞口封起来,将地下室再次弄成乱七八糟的样子。
五人上到一层,把地板打扫干净,扎好营帐,假装是狩猎队临时扎营的样子。
从地上痕迹推测,应该真的常有猎人在此处过夜。
萧西风让萧庆、孙有运两人去乌程县城采购,买五匹马,一、二十个结实的丝袋、麻袋,半夜后回来。
周格、周本材两人真的去打猎,搞些猎物,掩人耳目。
萧西风自己坚守道观。
四人领命,分头出发去干活。
他们的行踪,妫庄人早就注意到了。
妫庄人对天目山里的猎人,习以为常,一般不会理会。只是有人暗中盯着而已。
见到他们以道观为中心,四面出击猎杀野兽,也就不再管他们。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半夜,萧庆二人骑着马,带着五匹马和几十个袋子回来。
五人立即动手,把金币和竹简、羊皮卷取出。
金币分装在丝袋里,扎成十个麻包。新买的马每匹驼两包,两边对称放置。
将地洞、地下室恢复原状。
萧西风带上竹简、羊皮卷,其他人带着猎物,趁夜出发,迅速离开。
五人不走原路,而是反向绕太湖兜了个大圈。
出发时是向西南走,回来时则是从东北方向回来。
回到萧西风家,五人吃过饭后分手。
第二天,又到萧西风家聚餐。
第三天,依旧如此。
……
其实这些天,萧西风屏退他人,带着四人在自家中院西厅挖了个地洞,将金币藏了起来。
五人本来手头就有几百金币,不缺钱花。这次又分到40枚。萧西风决定把金币先藏起来,无人有丝毫意见。
因为大家都知道,要不是萧西风,他们在战场能不能保住命都难说,更别提带几百金币回来。
……
自此以后,古桑里慢慢出了五个大地主。
他们每年从官府买下一片荒地,雇请人来开垦,种上桑树。
然后五人分工,建起了缫丝厂、纺纱织帛厂、印染厂。
古桑里渐渐升格成了古桑乡。名字还是叫古桑,其实是丝绸之乡。
*****
钱塘县令萧宽,过去是刘裕三子刘义隆府主簿。
那时,沈林子大人也被刘裕派在刘义隆府任参军,佐助于他。
萧宽常到沈家拜访,故与沈府管家老杨相熟。
萧宽到任钱塘县令后,因公务到武康县去,顺便到沈家祖地祭奠沈林子大人。
老杨仍在沈府做管家。他陪着萧县令去沈林子大人墓地。
闲聊时,老杨顺口说:大人你从钱塘来,老奴倒记起了一件事。沈四爷去世前,特意交代老奴去一趟钱塘县古桑里,带了点东西给一名叫萧西风的年轻农人。据说沈四爷把他推荐给沈三爷,三爷让他担任先锋营尖刀军侯,训练出钱塘战阵,在灭后秦、退胡夏时所向无敌。可惜呀,三爷、四爷前后陨落,那人就回乡下种桑养蚕了。
萧宽把老杨的话记住了。
回到钱塘,萧宽让人查了一下古桑乡那个叫萧西风的人。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不仅老杨所说钱塘战阵的事是真的,而且据说,当年在战场上,比沈田子将军训练的武康战阵还略胜一筹。沈田子将军手下几员都尉、校尉组成的武康战阵,是配合钱塘战阵冲锋陷阵。
而现在,萧西风是古桑乡最大的地主。
萧西风带领古桑乡农户,最近几年开垦出的荒地数量,占整个钱塘县的一半以上。
要知道,这时代的所谓荒地,地上并不是空空无物,而是荆棘丛生、杂草遍地,开垦十分艰难。
所以官府将荒地卖给农户后,一般会给5到8年的免赋期。
这萧西风带着几个同乡,垦出大片荒地,栽上了桑树。无论是于国于民,这都是大好事。
萧宽又深入打听了一下,得到的消息更加惊人:因萧西风曾经拒绝了刘家二公子、庐陵王刘义真大人招揽,所以才没人敢用他。
据说当今皇上刘义符、宜都王刘义隆都曾对他起过招揽之心。
自己辖内还藏着这样的猛人,自己竟然一无所知。幸好没有得罪他!——萧宽心里琢磨道。
即便萧西风拂逆过庐陵王,萧宽还是做出决定,要到古桑乡去会一会他。
如有可能,让县中正官把他的名字录上来,推荐上去。
虽然他不是士族大家出身,但他读过私塾,打仗立过功,垦荒种桑养蚕,积累了家业。
——这些条件,也完全达到中正官选官标准了。
萧宽之所以对萧西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