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阿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才听了前几句,大家觉得这是一首比较写实的歌曲。

    不过,有些人还是有些恍惚。

    他们心想:“按照许参的尿性,这样的节日,这首歌绝不简单!”

    继续往下听。

    “炊烟飘过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

    压弯她不止柴火

    黄昏日落

    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

    ……

    大屏幕上的画面,也转向了农田和阿公。

    阿公在夕阳的余晖中,从农田回来,家里的饭菜早已做好。

    一幅温馨而真实的乡村生活画卷缓缓展开。

    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到这里,大家一度认为,这是一首温馨的歌曲。

    唱着老人的一生,看似艰辛,实则淳朴而温馨的一生。

    然而,就在此刻,歌曲的节奏加快了起来。

    “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

    等远方开来的车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

    眼神还在期盼着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

    都被号角的呼声 吹走了”

    ……

    听到这,观众们感觉不对了。

    这时,大家才意识到,视频中的画面虽然充满了温馨,但是却没有他们的子女。

    当歌曲唱道:“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

    这句一出,好多人都破防了。

    尤其是一些老人,眼泪唰的就下来了。

    在那个年代,国家存亡之际,只要家里有孩子的,都会往战场上送。

    华夏人从来不缺血性。

    我们从来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若有战,召必出!

    大家听到这,也知道许参唱的这首歌,是刚才那名百岁老人的事迹。

    老人将自己子女送往战场,结果一个都没有回来。

    老人后悔吗?

    肯定有过悔意。

    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小家为大家,是每个国人都有的觉悟。

    大屏幕上的画面,也变成了战争的场景。

    画面快速切换,战场上的硝烟、爆炸声与阿嬷在家中默默祈祷、织布、等待的场景交织。

    看得大家忧心忡忡。

    此时歌声再次响起。

    “山那边是什么

    是烈士的英魄

    是他们拼死保卫的新中国

    河那边是什么

    是绵延的战火

    她望着远方泪一滴滴的落

    和平来了

    他们走了

    她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

    扎心,太扎心了。

    大屏幕上的画面,让人看了更是难受。

    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一封封阵亡通知书缓缓飘落,阿嬷颤抖着手,一封接一封地打开,泪水无声滑落。

    画面又转到战场上。

    一名士兵冲到雷区,用身体把前进路上的炸弹排除掉。

    他临走的时候说:“刘大哥,我要是回不来了,替俺照顾下爹娘!”

    说完就义无反顾地冲到了雷区。

    炸弹炸掉了他的一条腿。

    但他还在继续前进。

    又是一枚地雷被引爆,他的左腿也被炸没了。

    没了双腿,他就用双手在地上爬着走。

    最终,又是一颗炸弹的响声,夺走了他的生命。

    画面一转,战争胜利了。

    士兵捧着骨灰来到他的家乡。

    老人终于盼到了有人前来。

    但看到军人手里捧着的骨灰,老人踉跄后退。

    在这之前,她已经收到了六封阵亡通知书。

    分别是他的六个孩子。

    如今,终于盼回了老七。

    可结果却是一堆骨灰。

    带骨灰回来的士兵,向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一刻,所有人都绷不住了。

    有人哭着说:“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小叁不会放过我的!”

    “这段真心看不了,太让人破防了!”

    “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都是先辈们流血换来的,这盛世如你所愿,真想也让你们看看!”

    ……

    许参的歌声还在唱着,画面来到了和平年代。

    一座座烈士墓,静静地安息于大地之上。

    宛如无声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是的,这盛世,如你所愿,你们看到了吗?

    看得到的!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孩子们衣着整洁,脸上洋溢着笑脸,他们可以吃得饱穿得暖,有学上……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珍贵。

    这不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