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周也有好官(1/2)
然而,面对李遥的再三劝留,洛珈铖仍旧坚决地摇头答道:“洛某在此感谢殿下的厚意。”
“身为大周殿试三甲、圣上钦点的探花,纵使女帝性情乖张,她仍是正统的帝王。此行无论结果如何,洛某必须返回京城,将泸州的真实情况禀告圣上。”
“一日为官,便需尽忠职守,只要我还是大周的正三品官员,就不能坐视奸相陈道远、罗言之辈弄权乱政,破坏朝纲!”
洛珈铖的话语掷地有声,却也透露出内心的挣扎。
情感上,他因曾受镇北王李振山的知遇之恩,自然倾向于支持世子李遥。
加之李遥颁布的政令利于国计民生,颇有明君气象,让他心生敬佩。
但是造反就是造反,这个无从辩驳。
在泸洲古城的那段光阴里,洛珈铖的心灵犹如风中残烛,被情感与理智的烈焰反复炙烤,苦不堪言。
终于,在李遥挥师南北,征伐四方之际,洛珈铖也坚定了回归京城复命的信念。
他决定将泸洲城的一幕幕真实景象,一字一句地禀报圣听,力劝帝王收敛其好大喜功之心,转而施行仁政,与百姓共休养生息。
即便这会使他走上身首异处的不归路,他也义无反顾。
\"文以死直,武因战亡\",岂非为臣者至高无上的追求?
面对洛珈铖再次坚决拒绝留在泸洲的提议,李遥只能无奈轻叹,摇头道:“洛大人,若您心意已决,本王自不便强留。”
话音未落,他呼喝帐外:“来人,将本王为洛大人备好的物事呈上!”
随即,陷阵营统帅高顺手捧一绸缎遮盖的托盘步入中军大帐,立正于洛珈铖跟前。
洛珈铖眉头微蹙,目光狐疑转向李遥。
李遥笑颜温煦:“洛大人,不妨揭开一看!”
洛珈铖迟疑片刻后,终是伸手揭开了绸缎。
李遥笑容可掬,诚挚地说:“洛大人清廉如水,金银财宝对于大人太过凡俗,恐也难入法眼。”
说罢,李遥走近洛珈铖,自托盘中取出了盖有镇北王印鉴的讨逆檄文及罗言叛国的确凿证据,续道:“‘文死谏,武死战’,这同样应是洛大人的终生追求吧?”
“大人昔日冒生命危险将陛下调封本王为北海王的密令提前传至镇北王府,此恩重如泰山,本王铭记五内。既洛大人坚持离去,本王愿赠您一个以死直谏,永载史册的机会!”
言毕,李遥不容分说,将两份书信塞入洛珈铖手中,转身毅然迈向帐外。
临行前,李遥于帐门口蓦然停步,背对洛珈铖:“洛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镇北王府大门将永远为您敞开!”
“高顺,代本王相送!”
“末将领命!”
……
代郡,这块距泸州城仅百里之遥的土地,既是云州军物资粮草补给的咽喉要塞,也是泸州城南征雄师挥戈南下,拔除云州防线的首要障碍。
此时此刻,驻扎于此的云州守军士兵们,慵懒地倚靠在城垛之上,打着一个又一个哈欠,漫无目的地聊着天,吹嘘着不着边际的故事。
忽然间,坚实的青石城墙仿佛轻轻颤抖了一下。
而守候在城门处,负责盘查过往行人商旅的士卒,惊讶地发现桌面上那碗静置的清水,瞬间涟漪泛起,波澜微动。
正当守城云州军士兵们心中疑惑未解之时,一阵如同春雷滚滚般的马蹄声,隐隐自远处传来。
蹬蹬蹬!
蹬蹬蹬!
城楼上的守军百户,揉搓着困倦的双眼,趴在女墙上远眺。
这一望,几乎使他的魂魄为之颤抖。
只见官道之上,黑云压城,一片汹涌的铁骑如潮水般奔腾,向着代郡疾驰而来,沉重的马蹄震撼着大地,令人心悸。
在那冲锋的铁骑之中,依稀飘扬着一面赤红的四爪黄龙旗,随风招展,快速接近。
“敌袭——”
惊恐之下,那百户的尖叫划破了空气,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绝望!
几乎同一时间,大明首屈一指的猛将徐达,挥舞着长刀,位于骑兵的最前方,发出震天响的怒吼:
“我乃泸州城兵马副元帅,平南将军徐达!速速开城投降,可饶尔等不死!”
“速速开城投降,可免一死!”
他身后,是两万精锐铁骑同声怒吼,气势磅礴,直冲云霄。
代郡守备部队名义上虽有三千之众,但在北疆总兵罗言的“高明”治理下,实则守军不过两千余,且军纪松散,士气低落。
在罗言的治下,虚报兵额,侵吞军饷的行径比比皆是。
这股风气不仅限于北疆,就连大周内陆城市,只要非边陲海防之地,亦是屡见不鲜,成了各地总兵默认的秘密。
毕竟,对这些权倾一方的总兵而言,集结重兵,守卫边疆,确保大周领土不受外侮,才是他们的首要职责。
至于那些内陆城市,既无
“身为大周殿试三甲、圣上钦点的探花,纵使女帝性情乖张,她仍是正统的帝王。此行无论结果如何,洛某必须返回京城,将泸州的真实情况禀告圣上。”
“一日为官,便需尽忠职守,只要我还是大周的正三品官员,就不能坐视奸相陈道远、罗言之辈弄权乱政,破坏朝纲!”
洛珈铖的话语掷地有声,却也透露出内心的挣扎。
情感上,他因曾受镇北王李振山的知遇之恩,自然倾向于支持世子李遥。
加之李遥颁布的政令利于国计民生,颇有明君气象,让他心生敬佩。
但是造反就是造反,这个无从辩驳。
在泸洲古城的那段光阴里,洛珈铖的心灵犹如风中残烛,被情感与理智的烈焰反复炙烤,苦不堪言。
终于,在李遥挥师南北,征伐四方之际,洛珈铖也坚定了回归京城复命的信念。
他决定将泸洲城的一幕幕真实景象,一字一句地禀报圣听,力劝帝王收敛其好大喜功之心,转而施行仁政,与百姓共休养生息。
即便这会使他走上身首异处的不归路,他也义无反顾。
\"文以死直,武因战亡\",岂非为臣者至高无上的追求?
面对洛珈铖再次坚决拒绝留在泸洲的提议,李遥只能无奈轻叹,摇头道:“洛大人,若您心意已决,本王自不便强留。”
话音未落,他呼喝帐外:“来人,将本王为洛大人备好的物事呈上!”
随即,陷阵营统帅高顺手捧一绸缎遮盖的托盘步入中军大帐,立正于洛珈铖跟前。
洛珈铖眉头微蹙,目光狐疑转向李遥。
李遥笑颜温煦:“洛大人,不妨揭开一看!”
洛珈铖迟疑片刻后,终是伸手揭开了绸缎。
李遥笑容可掬,诚挚地说:“洛大人清廉如水,金银财宝对于大人太过凡俗,恐也难入法眼。”
说罢,李遥走近洛珈铖,自托盘中取出了盖有镇北王印鉴的讨逆檄文及罗言叛国的确凿证据,续道:“‘文死谏,武死战’,这同样应是洛大人的终生追求吧?”
“大人昔日冒生命危险将陛下调封本王为北海王的密令提前传至镇北王府,此恩重如泰山,本王铭记五内。既洛大人坚持离去,本王愿赠您一个以死直谏,永载史册的机会!”
言毕,李遥不容分说,将两份书信塞入洛珈铖手中,转身毅然迈向帐外。
临行前,李遥于帐门口蓦然停步,背对洛珈铖:“洛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镇北王府大门将永远为您敞开!”
“高顺,代本王相送!”
“末将领命!”
……
代郡,这块距泸州城仅百里之遥的土地,既是云州军物资粮草补给的咽喉要塞,也是泸州城南征雄师挥戈南下,拔除云州防线的首要障碍。
此时此刻,驻扎于此的云州守军士兵们,慵懒地倚靠在城垛之上,打着一个又一个哈欠,漫无目的地聊着天,吹嘘着不着边际的故事。
忽然间,坚实的青石城墙仿佛轻轻颤抖了一下。
而守候在城门处,负责盘查过往行人商旅的士卒,惊讶地发现桌面上那碗静置的清水,瞬间涟漪泛起,波澜微动。
正当守城云州军士兵们心中疑惑未解之时,一阵如同春雷滚滚般的马蹄声,隐隐自远处传来。
蹬蹬蹬!
蹬蹬蹬!
城楼上的守军百户,揉搓着困倦的双眼,趴在女墙上远眺。
这一望,几乎使他的魂魄为之颤抖。
只见官道之上,黑云压城,一片汹涌的铁骑如潮水般奔腾,向着代郡疾驰而来,沉重的马蹄震撼着大地,令人心悸。
在那冲锋的铁骑之中,依稀飘扬着一面赤红的四爪黄龙旗,随风招展,快速接近。
“敌袭——”
惊恐之下,那百户的尖叫划破了空气,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绝望!
几乎同一时间,大明首屈一指的猛将徐达,挥舞着长刀,位于骑兵的最前方,发出震天响的怒吼:
“我乃泸州城兵马副元帅,平南将军徐达!速速开城投降,可饶尔等不死!”
“速速开城投降,可免一死!”
他身后,是两万精锐铁骑同声怒吼,气势磅礴,直冲云霄。
代郡守备部队名义上虽有三千之众,但在北疆总兵罗言的“高明”治理下,实则守军不过两千余,且军纪松散,士气低落。
在罗言的治下,虚报兵额,侵吞军饷的行径比比皆是。
这股风气不仅限于北疆,就连大周内陆城市,只要非边陲海防之地,亦是屡见不鲜,成了各地总兵默认的秘密。
毕竟,对这些权倾一方的总兵而言,集结重兵,守卫边疆,确保大周领土不受外侮,才是他们的首要职责。
至于那些内陆城市,既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