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固原兵变(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崇祯元年十二月二十日。

    “擂鼓?集结?是准备发饷银吗?”

    固原的外城军营内,不少上有老,下有小的军户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神情。

    总算熬到头了,饷银要发了!

    今年冬天,有救了!

    不少人匆匆集结,一个两个身上都挂上了浆洗发白的鸳鸯袄,顶着今冬寒冷的风雪,不顾彻骨的寒意,面上带着希冀,来到了固原的校场。

    校场内,几个将军,正谄媚的看着身前的两个都御史。

    或者说,都御史兼任巡抚的胡廷宴以及岳和声。

    这两人可是接下来固原这边的军头们财神爷,关中附近同贼作乱的消息他们是知道的,但没有调令,他们也很难离开。

    本来,三边有总督武之望,但这个老头儿一到这里,立刻病倒,先说是水土不服,现在说是急症,随时可能暴毙而亡。

    这对于已经快穷疯的三边士卒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

    他们已经被朝廷欠饷三年了,他们就等着出去干仗抢钱来活路了。

    结果你这个三边总督,居然先倒下了?

    这叫什么事!

    而军头们也不可能无底线补贴自己手下的其他军户,都是养家丁才给钱的。

    于是,很多底层军户,都快活不下去了。

    逃军更多了。

    现在还没走的,也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方便拿捏的军户。

    不过,今天要是再不给饷银,只怕这些人,也会疯。

    毕竟今年冬天是个寒冬,冷得瑟瑟发抖不说,粮价也上涨了,外边还有山匪劫道,粮商的粮食也运不进来,整个固原的粮价,比以往上涨了百分之三十,本就没钱的军户,再这么下去,真的只剩下饿死一条路了。

    一众人眼巴巴的看着台上的两个巡抚,军户们在幻想,一口气来了两个大官,一定是从外边运来了两笔银子。

    银子到手,他们今年冬天,就有活路,欠的饥荒,也能还上,总算是……

    “都到了?既然到了,那就整编一下,准备出发,我们去剿灭同贼!”

    胡廷宴开口道。

    几个军头脸色微变,面面相觑,接着一个上前半步道:“胡巡抚,按例,军队开拔,需要充饷,您这……”

    “什么叫按例?我怎么不知道?”胡廷宴脸色一黑,悠哉喝茶的手,猛地拍案道,“军情如火!立刻整备开拔,不然真等同贼打入西安府,尔等岂有活路?现在不是救西安府,更是救尔等!”

    “这……可是今年冬天寒冷,如果再不给点军饷,军户们的家属,大概率会被……”

    “够了!军饷的事情,你们自寻武总督,本官只是陕西巡抚,你们的饷银,并非本官负担!”

    “嗯,本官也只是延绥巡抚,说到底,军饷也非本官府负担。”

    岳和声也出声,将投向他的目光停掉,不过还是起身走到了这军官身边说:“不过只要开拔,入了关中,自然会有资费。”

    军头们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然后视线交错,立刻下去要求整备,准备开拔。

    “可是,饷银呢!没有饷银,我们的家人怎么办?”

    突然有人喊了一声,片刻之后,不少人纷纷起哄。

    “吵什么!嚷什么!军情如火,立刻给我下去整备,开拔之后,还少得了你们的银子不成!”

    军头们一吼,果然有些人不闹腾了,但还是有人面带狐疑。

    不过,现在情况确实紧急,军头们家丁下去镇场子,终于不少人不甘心的离开了。

    三三两两,聚拢在一起回到了自家居住的军营。

    刚进去,一个娃娃看着阿爹、阿爷回来,然后目光落在他们腰间的麻布袋上,干瘪的,不由得转头跑回去,对着屋内喊:“阿母,阿爹阿爷回来了,但麻袋是瘪的。”

    只是一句话,就让这对军户父子驻足,脸色不由得难看了起来。

    进来之后,两人看了一眼家中女子,她只是面无表情的扯了扯身上的绿布,然后对他们说:“我去外窝看看,那边有大同军的棚,讨点吃的回来。”

    说完,就把儿子丢给他俩,自顾自的离开了。

    女人很瘦削,长时间营养不良,连带着头发都枯黄。

    但她还是整理了一番,因为这是她们全家活下来的唯一机会。

    军户不如娼,也不是说笑的。

    父子俩只是低头,他们却没有说出话,因为他们知道,这女人不离开,已经是死心塌地了。

    其他军户家的娘们,能跑的都跑了,愿意留下来过日子的,出去卖而已,都是为了活着。

    至于尊严,他们连饷银都拿不回来,就别考虑了。

    女人很快走出营帐,很多女人也走了出来,看到了她只是笑了笑,然后收敛着笑容,如同枯槁的游魂,走出了营寨。

    路上,倒是没有看到饿殍,因为城外的饿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