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金秋起义(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目的添砖加瓦。

    就比如现在,陛下亲自领兵主攻四川,北方明廷最后六座边镇,全被我们的士兵压制。

    山西还在打。

    就唯独河南这边一片宁静,只是我们这些分镇军区的独立团出来带走人口,破坏河南本地的敌人给养,目的也是很简单,那就是不断给大明朝廷增加包袱。

    同时也为我们之后的东出提前降低抵抗。

    要知道,抵抗从来不是客军能做到的,都是需要依靠本地的百姓协防,才有可能坚持很长时间的。

    所以,我们迁徙人口,除了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为了将河南变成一座只有职业军人的战场。

    不过,明廷在永乐年开始营缮的大运河,实在是一条很强势的经济动脉,未来也是我们必须要利用起来的快速通道。

    因此不管我们双方如何打,其实大家都默契的选择放弃直接破坏大运河。

    只不过,大明比我们还有更不错的地理优势——大海。

    以东南那边的海贸情况对比,明廷只要不计成本,有山东在,短期内大明不会崩盘。

    综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和孙承宗之间的战略决战,不是现在。

    我们是主力,但陛下用我们当主力,是来佯攻,或者说是压舱石,拖住整个大明的主力。

    我们在河南闹出的动静越大,明廷为了自己的粮草和防线安全,机会不断从江南抽兵、抽粮。

    江南的兵粮钱全部被抽走了,本地士绅就会不满,士绅可不会坐视自己亏输,他们肯定会想办法转嫁出去。

    最后承受一切的,就是江南百姓。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江南百姓变成我们这一路的人。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难得糊涂一下,不也是挺好的?而且,这些粮仓和重镇,必然屯驻大量兵马,强攻损失的只会是咱们的兵马。

    真要打消耗,我们耗不过大明的。毕竟大明保甲法推行下去之后,江南、两淮这些地方的税赋多少抽上来了一些。

    换句话说,若是我们不能速战速决,那么最好是让这些税赋不断抽调出来,方便疲弱江南。

    不然将来我们夺取江南的时候,这些抽上来的粮秣没有离开江南,必然会变成充实江南的物资。

    届时江南足兵足粮,反而难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