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登基前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登基大典的前夜。

    王三彻夜未眠。

    这一次的登基,和之前进王号还是不一样的。

    在华夏历朝历代的史观中,进王号就是开国建制,而进皇帝位就不是简单的开国,而是开天下之号。

    意思就是从一方诸侯君主,变成了整个天下的主人。

    就比如朱元璋,之前受封吴王,之后建号大明。

    这个号,就是天下之号,而国家的国号,自动升级为中国。

    这才有了大明中国的称呼。

    天下之号位于中国之前,大明只是中国这个天下之主的一个前缀,一个政府。

    而藩属国,一般自称有明朝鲜、大明朝鲜。

    所以,天下之号和割据政权的王号,是有本质法理区别的。

    王三的天下之号,在他称王的时候就定好了。

    大顺。

    年号仍然保留新顺不变。

    这么做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他这一朝的史观中,从他王三称王开始,大明算是灭了。

    而这几年的征战岁月,王三已经给了指示,他不是灭明而来,而是为了消灭陈旧、腐朽、落后,阻碍中国进步儒教、世宦、豪强、劣绅而来。

    必须要有这个环节。

    否则,他这些年征战就没有结果,之后地方上肯定还会存在这种势力残余,必须时刻保持斗争,至少要斗争满二十年。

    等到新一代的孩子成长。

    让他们适应了新时代的规矩,他的任务才算是完成。

    “陛下,崇……延恩侯来了。”

    刘若愚小心的来到了王三身边,他因为协助封父献图有功,被王三任命为神宫监太监。

    宫内的太监们,会陆陆续续清退一批,而且王三在内书房体系,比明朝的更强,是明确要求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要读书的。

    这些太监宫女,往后会陆陆续续被替代,成为内官一员。

    而内官,将以商业为主,成为大顺皇室资本集团的重要抓手。

    因此,皇宫内的治理体系,和明初的朱元璋在宫廷内的二十四监局的政治体系很像,宫内权力最大的,也是神宫监太监。

    因为神宫监,要负责宫内的污秽,所以能在宫中行动。

    能走动,就是宫内消息来源最多的势力,稍微运营好点,绝对是内外朝廷中最受人尊敬的。

    闻言,王三点了点头:“宣。”

    很快,朱由检抱着一个娃娃走来。

    他看着物是人非的殿陛,又看向了坐在白玉栏杆上的男人,清亮的月光下,倒是显得孤寂了几分。

    寻上三五步,站定之后朱由检说:“陛下。”

    这一声陛下,倒是让王三有点诧异的侧过头:“你决定好了?”

    “不知道,但我没有你这样的魄力。”朱由检叹息道,“理智告诉我,应当自裁以谢列祖列宗。但我看了陛下写的登基诏书草稿。上边写:新顺元年明灭,即日起,大同军以覆灭历朝历代滋养之劣绅、豪强法统为己任。

    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知道为什么你能赢了。

    你抓住了问题的根结,所以你一旦破城之后,对于那些真正控制了地方的势力,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清算,接着组织生产,恢复元气,进而越打越强。

    别人需要十年、十五年的积累,你只用了五年,就有了这些资源。

    用你在大同论上的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你用自己的方法,横扫了旧制,再给你三年,我想江南也会覆灭。

    而此后,天下新顺,更弦易辙,路已经变了,那我和子孙未来就算侥幸成功复国,恢复的还是那个旧大明吗?

    显然,不可能了。路径依赖是你最害怕也是最警惕的,对我来说,我也驾驭不了。

    所以,你我的胜负手,只能交给子孙去对决。

    当然,儿孙自有儿孙福,朕反正已经在未来史书上,会被骂昏庸无道之辈,那就一步到位吧。多少留下慈烺他们的未来。”

    崇祯说出这一段话,终于呼出了一口浊气。

    王三倒也不意外。

    崇祯是刚愎,但他不是傻。

    王三的道路,还未完。

    既然是开辟,那么这一路上肯定会有风险。

    与其现在庸碌死了,然后看着子嗣儿孙被随意欺辱,不如暂且蛰伏,风霜皆由他来承受,或许子嗣会有机会呢?

    崇祯是恐惧死亡也好,又或者真的觉得有机会也罢,王三都不在意。

    他抱着酒坛,摇晃了两下,看着琥珀色的黄酒,淡淡的说:“行,既然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明日册封之后,你也能有自己的侯位,朱慈烺则作为你的世子。

    三代以内,你们一家子,就老实呆在京城,三代之后,再行其他安排。

    不过,也挺好,自从刘宋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前朝的清算,甚是酷烈,到了朕这一朝,居然没有对你们赶尽杀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