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刀兵就是仁德(2/2)
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力量的心思。
董仲舒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重视“教化”等观点,不过是吸取秦灭亡人教训,是为了缓和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可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舍本逐末的小人技量。”
朱由校想了想又问道:“夫子,可是治国不是就应该施以仁德吗?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侯平转头看着朱由校道:“殿下以为真正的仁德是什么?先秦时期,中原大地战乱不断,各诸侯国打的不可开交,但是这一时期从未听闻有谁说过匈奴之患。三国时期,魏、蜀、吴鼎足而立,无一国被边疆蛮族欺压,反而是他们三国,在交战之余,还会抽空去打打边疆蛮族。
再反观宋朝,重文抑武,文治达到了巅峰,可终宋一朝,一直在外邦蛮夷的欺压下苟且偷生。先有辽、金和西夏,后有蒙元,最终被蛮夷入主中原,建立四等人制,我们汉人成为了最低的四等人。如果不是太祖皇帝起兵,只怕我们现今还在暴元的统治下做为四等人苟且偷生。殿下仔细想一想,所谓的仁德,是不是就是太祖起兵,用刀箭拼杀出来的?”
朱由校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夫子说的对,太祖起兵,救民于水火,当得起仁德二字。”
侯平点了点头:“所以说,在乱世,刀兵就是仁德……”
董仲舒提出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重视“教化”等观点,不过是吸取秦灭亡人教训,是为了缓和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可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舍本逐末的小人技量。”
朱由校想了想又问道:“夫子,可是治国不是就应该施以仁德吗?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侯平转头看着朱由校道:“殿下以为真正的仁德是什么?先秦时期,中原大地战乱不断,各诸侯国打的不可开交,但是这一时期从未听闻有谁说过匈奴之患。三国时期,魏、蜀、吴鼎足而立,无一国被边疆蛮族欺压,反而是他们三国,在交战之余,还会抽空去打打边疆蛮族。
再反观宋朝,重文抑武,文治达到了巅峰,可终宋一朝,一直在外邦蛮夷的欺压下苟且偷生。先有辽、金和西夏,后有蒙元,最终被蛮夷入主中原,建立四等人制,我们汉人成为了最低的四等人。如果不是太祖皇帝起兵,只怕我们现今还在暴元的统治下做为四等人苟且偷生。殿下仔细想一想,所谓的仁德,是不是就是太祖起兵,用刀箭拼杀出来的?”
朱由校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夫子说的对,太祖起兵,救民于水火,当得起仁德二字。”
侯平点了点头:“所以说,在乱世,刀兵就是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