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永乐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翰林院虽然每日都要上课,但是一天只有一时辰。

    由于在翰林院中也没有什么朋友,也不需要搞什么交际。

    侯平上完课后便回了太孙府。

    刚进门,就看到朱由校笑眯眯的迎了出来:“夫子,怎么才回来,我都等你好久了。”

    侯平一脸稀奇的道:“殿下等我做什么?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朱由校摇了摇头:“没什么重要的事,只是想让夫子陪我去一个地方。”

    侯平苦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这个……殿下可容我先吃点东西垫下肚子?真饿了。”

    朱由校笑道:“啊?我还想去宫里去吃呢,算了吧,既然这样我们就一起去街面上随便吃点吧。”

    两人在街边找了个好一些馆子吃了一顿,然后便一起往皇宫内走去。

    刚才开始侯平并不知道朱由校要带自己去哪里,等到了地方才知道,朱由校把自己带到了永乐宫。

    永乐宫是大明皇宫内最神秘的所在。

    是成祖亲自督造的一座宫殿,位于皇宫南部。

    其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极为宏伟壮观。

    宫殿采用黄色琉璃瓦顶、红色木构建筑,金字塔形式的顶角震撼人心。

    内部装饰精美,墙壁上的图案纹饰、漆工技艺等均体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永乐宫是华夏古代建筑的典范,是华夏文化与繁荣交融的象征,更是明代宫殿建筑的巅峰杰作。

    成祖建立永乐宫,后世传说是为了纪念已故的建文皇帝以及太祖皇帝。

    但实际上这只是谣传,真实的目的已经随着成祖的逝世永远埋在了地下。

    如今的永乐宫是对于大明皇族来说,仅是一处藏宝重地。

    而永乐宫中最重要的宝物,莫过于《永乐大典》。

    众所周知,成祖得位不正,因此他在称帝后对历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篡改。

    尤其是涉及到关于他自己出身的文献,被篡改的最为严重。

    因此,有传言说他编纂《永乐大典》就是为了消除自己篡位的负面影响,向天下读书人示好,展示自己比建文帝更擅长文治。

    且不管成祖编纂《永乐大典》的初衷是什么,这本书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除了《永乐大典》之外,永乐宫中藏有很多珍宝奇物。

    其中,一部分是郑和出海带回来的海外奇珍,还有一部分是各种能工巧匠制造的新奇物品。

    可以说永乐宫中汇聚了当世最宝贵,最顶级的文化财富。

    自英宗之后,永乐宫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非庶吉士和储君不得入内。

    以前侯平没有资格进入这里,现在成为庶吉士,就算是有资格进入了。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人带的话也是不能进来的。

    朱由校将侯平带来永乐宫,是因为他在永乐宫中发现了许多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所以想带侯平过来给他指点一下。

    侯平也是第一次进入永乐宫,在他踏入永乐宫的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前世所知的历史到底被篡改的有多离谱。

    而最让侯平激动的是他看到了《坤舆万国全图》,也知道了这张图绘制的真相。

    同时,侯平还知道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满清不光是修改了明史,就连元朝的历史也一并修改了。

    后世有个着名的学者李约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华夏古代遥遥领先,却没有诞生工业革命。

    这其实以西方伪造历史的前提而设下的逻辑陷阱。

    提问者故意把华夏历史的辉煌和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相联系起来。

    很多欧美学者和华夏国内的公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刨华夏传统文化的祖坟。

    说什么儒家不注重科技文化;

    皇权限制生产力;

    科举取士妨碍科技发展等。

    但实际上,秦、汉、晋、唐、宋、元、明都是华夏科技遥遥领先,只有清朝才是真正的落后了。

    难道秦、汉、晋、唐、宋、元、明这些朝代就没有儒家,没有皇权吗?

    难道唐、宋、元、明就没有科举吗?

    为什么只有到了清朝华夏就突然落后了呢?

    有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学者更是找到了人种的原因,说什么黄种人低劣。

    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西方伪历史宣称西方世界在十八世纪就诞生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突飞猛进。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此时闭关锁国的满清已经落后西方科几百年。

    而此时的美国科技发达,想要修筑一条横贯北美的太平洋铁路。

    最初这个工程并未让华夏工人和工程师介入,都是由可靠的白人修建。

    这个阶段的修建进展相当缓慢,从1863年1月到1864年6月的最初一年半时间里,修筑的路段只推进到了距离萨克拉门托3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