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回老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宇因为是二姑在带着,所以回爷爷奶奶家比较多,也是呆的时间比较长,前世还在村里的学前班呆过一年,只不过记忆已经很是模糊了。

    王记发两口子带着王宇,还有二姑带着王新,骑了两辆自行车,带着东西就准备出发了。

    这时,郭厂长和申书J过来了,就说,这儿离你们家还有十几公里,让厂里的汽车送一下吧,不是因为你们俩,是因为咱们的小神童。

    厂里的汽车并不是小轿车,而是送货的解放车,王记法两口子也不矫情,连忙说谢谢,把带的东西自行车放到后面车厢里,王记法自己坐在后面,二姑抱着王宇,妈妈搂着王新,坐在了前面。

    从机械厂到老家,只有十几公里,但都是土路,所以汽车走的很慢,晃了快一个小时才到家。

    王宇的爸爸兄弟姐妹们不少。大姐就是王宇的大姑已经出嫁,大哥一直没有成家,刚刚从西山省回来,二哥已经成家另过,四弟前几年当兵回来后去了甘单市西峰矿区,结婚,生了一个女儿和王宇的妹妹一样大。

    其实,前世王宇在老家这个小院里也有不好印象,就是对这个四叔,小时这个四叔打自己打得非常狠,这是后话。

    王记法家里还有二妹、三妹,最小的五弟今年刚当兵走。家里干活的只有三妹和大哥,二哥也会过来帮一下忙,但是自己家里也有不少地,能干活的只有二哥和二嫂,所以王记法转业回来后,农忙时间就会回来干活。

    王宇发现自己只要一上车就会睡觉,记得前世女儿也是如此,只要一上车就睡觉,一下车就会清醒,原来是遗传了自己,唉,女儿现在怎样了?

    这个年代,有好多村里的孩子没怎么见过汽车,很新鲜,还有些孩子追着汽车闻汽油味儿。

    车刚停到门口,爷爷、奶奶、大伯和三姑就出来了。三姑一把把王宇抱了起来,大家帮着把自行车以及拿的东西卸了下来,宋玉芳和王记法让司机进家喝点水,司机说什么也不进,就回去了。

    王记法一进家才发现,家里的玉米,豆子等都已经收完了。

    ...

    这个农村小院子,写满了王宇童年的回忆。

    院子不小,很典型的北华平原四合院,门朝北,三间堂屋,两间西屋,两间东屋加一个做饭的地方的房间,南屋有四间,两间爷爷奶奶住,两间当仓库。

    前世,王宇记得堂屋一直是四叔一家在住,后来听爸爸说,当时当时四叔结婚,爷爷奶奶举全家之力盖了三间堂屋,然后,就给了四叔当婚房。

    不过前世这四叔和四婶天天算计,王宇记得最清楚的是某年一个雨天,不知道因为什么,四婶和奶奶在吵架,四婶骂得很难听,把奶奶气得哭了好久。

    西屋有两间是三姑和二姑住的,东屋是大伯在住。

    王记法和父亲、大哥去了南屋,三个人坐着聊天。

    “爹,这是咋回事,怎么全收完了?王记法吃惊的问道。

    “这都是我宝贝孙子小宇的面子,前几天公社来了好多人,咱村里支书又叫了几个人,一天就干完了。我一问人家,人家什么也不说,连饭都没吃。”爷爷高兴的说。

    “对了,人家说咱家小宇是神童,咋回事,咱们老王家的几个人还经常到祖坟边上看看,说是怕别人破坏,这都是咋回事?”爷爷想到小宇的事,赶紧问王记法。

    王记法没想到自己儿子的影响力这么大,就连忙把王宇这一段时间的事情讲了一下。

    老爷子听说后乐得直说好,然后什么话也没说,拿了一把香自己去了祖坟。

    另外一个房间,奶奶妈妈和三姑正在看着王宇分东西,王宇把一些东西都分好了,回来时爸爸妈妈还割了几斤肉,买了一袋白面,估计是准备包饺子。

    王宇把点心、水果、糖都分成了三份,一份给爷爷奶奶,一份给姥姥姥爷,一份给大姑家。

    为啥这么分呢?因为妹妹在大姑家住,刚一岁多,肯定要带些东西过去,最少可以带点奶粉过去,让妹妹也尝尝。

    中午,二伯一家都过来了,大家一起包了饺子,只是没看到四婶,听三姑说,四婶昨天就带着妹妹回了娘家。

    王记法本来是准备干农活的,这家里已经干完了,就准备在家住一晚上,晚上的时候带着王宇去大姑家看妹妹。

    大姑家离爷爷奶奶家并不远,就在隔壁村,叫后街。

    其实后街并不是这个村子的原名,但是王村的人,总觉得自己的村子在人家前面,所以就叫后街,实际人家叫黄村。

    众所周知,黄村是就是姓黄的人占了大多数。

    晚上爸爸妈妈带着王宇和王新去看妹妹时,天太黑,也没办法骑车,所以爸爸抱着王宇,妈妈和三姑王新五个人,一起拿着东西去大姑家看妹妹。

    妹妹小名叫豆豆,今年刚一岁半,王记发两口子忙得带不过来,大姑家正好有一个小儿子,比王宇大两岁,就说反正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就把豆豆给抱回来养了。

    前世,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