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备就更别说了。袁术几乎把豫州祸害得够呛,豫州百姓早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备只能将自己整个人都投入到安抚百姓、恢复民生之中。

    整个天下目前还存在战争的就是只有三处。

    荆州的刘表和江东孙策正在长江上爆发了惨烈的水战,双方互有攻防。不过整体来说是孙策占了一定的优势。刘表仅仅就是靠着人多势众才堪堪守住防线。

    益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时不时就爆发冲突,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张鲁虽然弱小,但汉中和益州之间的地势险要,张鲁每次失利都会龟缩起来,严防死守。益州军只能望关兴叹。刘璋又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没有什么进取心和野心,这也就导致了益州军羸弱不堪。

    益州内部也矛盾重重,东州派和本土派相互争斗,消耗了益州的潜力。

    最后一处就是袁绍和公孙瓒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这两货一直都想要灭掉对方。袁绍是占据优势的,可公孙瓒也有刘俊的支持,双方的战争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分出一个胜负。幽州的公孙瓒依旧还是守得住。

    刘俊对于现在的局势非常的满意,他要做的就是趁着这个难得的时间段,快速发展自己的实力。从讨伐袁术的那时候开始,刘俊麾下军队的战力就已经高出了曹操、刘备、吕布、孙策一个等级。

    在安心发展的同时,刘俊也没有放松警惕。他已经发现境内的世家大族开始利用刘俊颁发的利民政策为自家谋夺利益了。

    世家大族能够有今日的强大,乃是他们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奋斗的结果。渐渐的,各世家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就会不断采用联姻、结盟等等。这就导致了很多底层百姓失去了上进的渠道。

    刘俊曾想过效仿后世的科举来遏制世家大族的权力垄断。但仔细分析之后,刘俊发现以目前的情况,贸然采用科举制度,对于普通百姓和寒门学子并没有多少作用,反而会促进世家大族的发展。

    因为世家大族垄断了知识,大部分的百姓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故而,提高百姓识字率才是刘俊最紧要做的事情。

    面对种种困难,刘俊充满了斗志。他可是未来穿越者,眼界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可以比拟的,他相信自己绝对可以做到想要的东西。

    于是刘俊开始在领地之内开办学堂,虽然数量有限,一个郡就只有一间,却也是一个壮举。这些学堂都是官办的,一应费用都是由官府支出,百姓的孩子只需要缴纳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入学了。

    此举引起世家大族的警惕,但由于数量十分有限,入学的百姓孩子都相对富裕,使得世家大族也没有激起任何的反对声。

    与此同时,刘俊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教育的覆盖范围。他意识到,仅依靠官方开办的学堂无法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教育事业。

    刘俊颁布法令,对兴办私塾的家族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这一举措激发了民间的积极性,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响应,开设私塾,招收学生。

    刘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学识会越来越高,最后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人才。

    凉州、并州、关中之地百姓不停地赞颂刘俊。

    刘俊的名望是越来越高。

    一开始,刘俊还觉得这事情挺好的,名望越高,民心越是可用。

    慢慢的各地就传来一些耐人寻味的消息。

    在各地居然离奇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祥瑞,还有各种歌颂刘俊的童谣和传说。甚至有些地方开始流传刘俊乃是高祖钦定之人,是为拯救大汉而生。

    这么多不靠谱的东西聚集在一起,让刘俊感觉非常的怪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