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为表天朝上国接受归降,赐高句丽王八印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色已深。

    李承乾回到东宫。

    心中却是波澜起伏,难以平静。

    他坐在书房之中,缓缓摊开父皇赐予的名册,一页页仔细翻阅。

    名册上记录着皇宫内外的众多人员。

    其中不乏一些父皇身边的总管太监等要职人员。

    然而,李承乾的目光却是有意避开了这些名字。

    他深知,天子近侍,虽然地位崇高,但若权力过于集中,极易蛊惑圣听,对朝廷稳定不利。

    唯有将权力与这些宦官近侍分离,方能确保朝廷的清明与稳固。

    因此,他特意从中选出了一些并不掌权且办事机敏的小太监。

    于是,他拿起笔来,在名册上勾画出那些他认为有潜力的小太监的名字……

    ……

    翌日清晨。

    百官齐聚朝堂,议论声此起彼伏,奏禀之声不绝于耳。

    长孙无忌出列,恭敬地向御座上的李承乾奏报道:“启禀太子殿下,秦怀玉与程处默所率之凯旋之师已在归朝的路上,不日即将抵达长安。”

    此言一出。

    朝堂之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

    各位官员纷纷躬身施礼,齐声恭贺。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百官们的恭贺声此起彼伏,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

    李承乾微微一笑。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此外,高丽国为表其归顺之心,特献上公主联姻,以巩固两国之间的友谊。”

    联姻。

    这自古以来就是两国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打仗的时候是敌人,但和好的时候,通过联姻来稳固关系也是一种策略。

    李承乾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对于高丽国的联姻提议并不感到意外。

    至于公主,对于朝廷而言,工具的属性更多。

    相信没有一位君王会不舍得自家女儿“为国捐躯”。

    “嗯,联姻之事,确有利于稳固两国关系。”

    李承乾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出于礼尚往来,我大唐也应该回一份厚礼。”

    大臣们听闻李承乾之言,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疑惑之色。

    难道太子殿下也打算回赠一个公主给高句丽?

    这在他们看来,似乎有些不妥。

    一位老臣忍不住出言提醒:“殿下,自古往来,公主联姻皆为弱国向强国示好之举,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岂有反向弱国联姻之理?”

    李承乾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他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诸位爱卿,本宫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然而,高句丽之地贫瘠多寒,他们虽已归降,却献上其公主,这足以显示出他们的诚意,我大唐作为天朝上国,岂能小家子气,失了礼数?”

    “故,本宫欲赐下一枚王八玉玺,代表大唐承认了高句丽王室的地位,既彰显了我大唐的宽广胸怀,也体现了我们对高句丽的尊重与认可。”

    李承乾话音落下,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笑声。

    百官们忍俊不禁,他们自然明白“王八玉玺”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对高句丽王室地位的承认,更是在无声中宣告了高丽国作为大唐藩邦的身份。

    这一举动,无疑是向天下展示大唐的威严。

    只要那些蛮夷之族愿意臣服于大唐,这象征着身份与荣耀的王八玉玺,便是他们个个都有可能获得的殊荣。

    长孙无忌站在朝堂之中,也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殿下此举真是高明,不知道那高句丽得知这玉玺的含义后,会作何感想?

    恐怕是既感到荣幸,又难免有些憋屈吧。

    程咬金更是放声大笑,对于这种巧妙的讽刺和示威深感痛快。

    不过……即便是蛮夷之族,只要诚心归顺,也能得到应有的配印!

    ……

    是时!

    退朝之后,李承乾并未急于回东宫,而是转身前往深宫之中,意欲暗访那些被他选中的太监们。

    他心中好奇,这些在宫中并不起眼的小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能力和潜力。

    李承乾悄然来到一处偏僻的廊下,只见一个小太监正忙碌着。

    这小太监名叫小顺子,长得眉清目秀,身材瘦小,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李承乾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

    小顺子手中拿着一份名录,正逐一核对着宫中的物品。

    他目光犀利,手指灵活,每核对完一件物品,便在名录上做个记号。

    遇到有问题的物品,他便会皱眉思索片刻,然后迅速做出处理。

    他的动作娴熟而干练,没有丝毫拖沓。

    李承乾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点头。

    这小顺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却有条不紊。

    他又联想到其他被选中的太监们,心中不禁期待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