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来自他国的宝藏!(1/2)
李靖沉声问道:“你们这支商队要去哪里?”
几个胡商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堆。
唐军中的通译赶紧翻译给李靖听。
“将军,他们说,打算前往安西都护府进行修整。”
李靖眉头紧锁,指着那些古董问道:“那这些东西是什么?”
胡商们战战兢兢地回答:“这些是我们从倭马亚运送而来的宝藏。”
“我们从一些古墓中挖出了这些古董,打算拿到大唐来贩卖,折换成现银。”
他们解释道:“上官,如今周边许多国家都在使用大唐的银子作为货币。”
“这些古董在倭马亚可能卖不出好价钱,所以我们决定拿来大唐换成银子。”
“而且,我们听说大唐富庶繁华,便心生向往,于是千里迢迢赶来了。”
李靖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心中暗自感慨。
大唐的繁荣与吸引力,竟然能让这些胡商不远万里前来贸易。
常年在安西活动的李靖知道。
这个倭马亚,也是个大王朝,疆土辽阔。
甚至,在安西都护府建立过程中,还时常在边疆跟唐军发生摩擦。
不是个好惹的。
不过,他也明白这些古董的重要性,必须谨慎处理。
他挥了挥手。
“传令,将商队和货物一并带回城中,再做定夺!”
胡商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唐军的威严下也不敢反抗。
李靖骑上马背,望着远方的天际线,沉思片刻后,调转马头向城中奔去。
……
一个月后。
长安城依旧繁华热闹。
街头巷尾人头攒动,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匹快马飞驰而来,沿途的百姓纷纷避让,脸上露出诧异的表情!
“八百里加急?难道是边疆又出了什么事?”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而那匹快马则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直奔帝宫而去。
此时的帝宫内。
李承乾正与百官商议着远洋运输路线的建立。
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讨论得热火朝天。
突然,一名甲士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手中紧握着一卷文书,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殿下,这是安西都护府兵部尚书李靖的文书!”
甲士气喘吁吁地说道,同时将文书呈递给李承乾。
群臣们纷纷停下了讨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名甲士。
他们都知道,李靖此刻正在安西都护府忙于修建城池和道路。
突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难道是有什么紧急情况?
长孙无忌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作为朝廷重臣,他深知八百里加急意味着什么。
这通常意味着边疆发生了重大战事。
或者有大国发动了国战。
而如今大唐威仪四方,哪个国家还敢轻易挑衅?
李承乾看着急匆匆送进来的文书,淡定地开口。
“呈上来。”
他接过文书,缓缓展开,仔细阅读。
周围的大臣们紧张地望着他,等待着他的反应。
看完文书后,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说道:“诸公,不必如此紧张。”
“药师在文书上只说了一件事,他们在安西都护府截下了一批商队,上面押运的货物是来自倭马亚王朝墓里挖出来的一批古董和珠宝首饰。”
“现在,神机营已经将商队押了起来。”
听到这里,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并不是什么战事。
而是一批来自远方的商队。
然而,李承乾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刚刚放松的神经紧绷了起来。
“事关重大,毕竟牵涉到倭马亚这个大国,因此才八百里加急,打算问问朝廷有什么建议,如何处置这批宝藏。”李承乾继续说道。
群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都知道倭马亚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
虽然之前因为距离遥远没有接触。
但对其强大和疆域之广都有所耳闻。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脸色依然凝重。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此事确实非同小可。”
“倭马亚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我们之前一直没有与其有过正式接触。”
“现在这批来自倭马亚的商人踏入了我大唐境内,我们必须谨慎处理。”
“说得对。”房玄龄也点头附和道,“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处置这批宝藏,还要考虑如何与倭马亚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李承乾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几个胡商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堆。
唐军中的通译赶紧翻译给李靖听。
“将军,他们说,打算前往安西都护府进行修整。”
李靖眉头紧锁,指着那些古董问道:“那这些东西是什么?”
胡商们战战兢兢地回答:“这些是我们从倭马亚运送而来的宝藏。”
“我们从一些古墓中挖出了这些古董,打算拿到大唐来贩卖,折换成现银。”
他们解释道:“上官,如今周边许多国家都在使用大唐的银子作为货币。”
“这些古董在倭马亚可能卖不出好价钱,所以我们决定拿来大唐换成银子。”
“而且,我们听说大唐富庶繁华,便心生向往,于是千里迢迢赶来了。”
李靖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心中暗自感慨。
大唐的繁荣与吸引力,竟然能让这些胡商不远万里前来贸易。
常年在安西活动的李靖知道。
这个倭马亚,也是个大王朝,疆土辽阔。
甚至,在安西都护府建立过程中,还时常在边疆跟唐军发生摩擦。
不是个好惹的。
不过,他也明白这些古董的重要性,必须谨慎处理。
他挥了挥手。
“传令,将商队和货物一并带回城中,再做定夺!”
胡商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唐军的威严下也不敢反抗。
李靖骑上马背,望着远方的天际线,沉思片刻后,调转马头向城中奔去。
……
一个月后。
长安城依旧繁华热闹。
街头巷尾人头攒动,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匹快马飞驰而来,沿途的百姓纷纷避让,脸上露出诧异的表情!
“八百里加急?难道是边疆又出了什么事?”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而那匹快马则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直奔帝宫而去。
此时的帝宫内。
李承乾正与百官商议着远洋运输路线的建立。
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讨论得热火朝天。
突然,一名甲士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手中紧握着一卷文书,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殿下,这是安西都护府兵部尚书李靖的文书!”
甲士气喘吁吁地说道,同时将文书呈递给李承乾。
群臣们纷纷停下了讨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名甲士。
他们都知道,李靖此刻正在安西都护府忙于修建城池和道路。
突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难道是有什么紧急情况?
长孙无忌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作为朝廷重臣,他深知八百里加急意味着什么。
这通常意味着边疆发生了重大战事。
或者有大国发动了国战。
而如今大唐威仪四方,哪个国家还敢轻易挑衅?
李承乾看着急匆匆送进来的文书,淡定地开口。
“呈上来。”
他接过文书,缓缓展开,仔细阅读。
周围的大臣们紧张地望着他,等待着他的反应。
看完文书后,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说道:“诸公,不必如此紧张。”
“药师在文书上只说了一件事,他们在安西都护府截下了一批商队,上面押运的货物是来自倭马亚王朝墓里挖出来的一批古董和珠宝首饰。”
“现在,神机营已经将商队押了起来。”
听到这里,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并不是什么战事。
而是一批来自远方的商队。
然而,李承乾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刚刚放松的神经紧绷了起来。
“事关重大,毕竟牵涉到倭马亚这个大国,因此才八百里加急,打算问问朝廷有什么建议,如何处置这批宝藏。”李承乾继续说道。
群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都知道倭马亚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
虽然之前因为距离遥远没有接触。
但对其强大和疆域之广都有所耳闻。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脸色依然凝重。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此事确实非同小可。”
“倭马亚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我们之前一直没有与其有过正式接触。”
“现在这批来自倭马亚的商人踏入了我大唐境内,我们必须谨慎处理。”
“说得对。”房玄龄也点头附和道,“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处置这批宝藏,还要考虑如何与倭马亚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李承乾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