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殿下年岁已长,应早立太子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朝堂之上,百官如松般肃立,气氛庄重而肃穆。

    长孙无忌从队列中走出,他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自豪。

    “启禀太子殿下,”长孙无忌拱手道,“新建通商口岸运营情况喜人,商人如织,络绎不绝。”

    “自港口开放以来,已征收的赋税远超预期,对国库贡献颇丰。”

    李承乾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他点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你们做得很好。”

    “港口繁荣,是我大唐国力强盛的象征。”

    “多谢太子殿下夸奖。”长孙无忌谦逊地回应。

    李承乾沉思片刻,话锋一转,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然而,繁荣之下,也需警惕不法之徒。”

    “走私等非法活动必须严厉打击,决不允许此等行径损害帝国利益。”

    他环顾四周,继续说道:“此外,通商口岸建立后,会持续有许多他国商人来到大唐经商。”

    “这是好事,说明我大唐的繁荣和稳定吸引了外来客商。”

    “但这也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正色道:“本宫决意在地方府衙设立备案制度,对所有来大唐经商的外商进行登记。”

    “这样一来,一旦发生任何问题,我们都能迅速查找到相关人员,确保各处坊市的稳定和秩序。”

    长孙无忌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钦佩,拱手道:“太子殿下英明。”

    “此举不仅能加强对外商的管理,还能提高各处府衙的行政效率。”

    “臣会立即着手实施!”

    李承乾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只有严格管理,才能确保当地长久繁荣以及城内治安。”

    “希望诸公都能以此为榜样。”

    朝堂之事告一段落后。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几位朝中重臣,互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脸上都带着几分凝重,仿佛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商议。

    长孙无忌首先开口,他捋着胡须道:“太子殿下年岁已长,却迟迟未立太子妃,这恐怕不利于天下的稳定,更不利于东宫与后宫的和谐。”

    房玄龄点头附和:“辅机所言极是。”

    “太子妃的位置空缺已久,确实应该早日确定人选,以安民心。”

    杜如晦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是啊,太子妃乃未来国母,其人选至关重要。”

    “太子殿下应该早日立下太子妃,以正国本!”

    龙椅上。

    李承乾听后,眉头微皱,显得有些无奈。

    他摆了摆手,叹息道:“罢了,罢了,这件事本宫会再斟酌一二,容后再议吧。”

    长孙无忌等人见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点头称是,然后退下。

    李承乾心中的想法却还是比较复杂的。

    他明白立太子妃的重要性,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

    太子妃必须贤良淑德,更重要的是,她需要能够诞下皇孙,延续皇家血脉。

    然而,李承乾此时心中却有一个更好的打算。

    他想,与其匆忙决定,不如给那些有可能成为太子妃的佳丽们一个机会。

    让她们去母后那里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妃。

    毕竟,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做一个太子妃。

    让诸位佳丽前往丽政殿,学习成为太子妃所需的一切礼仪、知识和品德。

    然后再看她们的表现和成果。

    这样一来,对于诸位佳丽而言,反倒是公平的。

    她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也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太子妃。

    而且届时,无论选出的是谁,都无人会心生不服。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实施这个计划。

    他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选出的太子妃,一定会是贤良淑德、能够诞下皇孙的佳人。

    ……

    退朝之后。

    李承乾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回东宫,而是转了个弯,前往了丽政殿。

    他心中打着小九九,表面却是装得一副轻松自在的模样。

    一踏入丽政殿,李承乾便看到了长孙皇后正悠闲地品着茶,赏着院中的花草。

    他快步走上前去,脸上堆满了笑容:“母后,儿臣给您请安了。”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茶杯,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儿子:“高明来了啊。”

    “有什么事吗?”

    李承乾故作神秘地笑了笑:“母后,儿臣前几日送来的那些各国进贡的首饰,您可还喜欢?”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嗯,那些首饰都很精致,母后很喜欢。”

    “你有心了。”

    李承乾心中暗喜,却是不露声色地继续说道:“母后喜欢就好。”

    “儿臣这几日又遇到了一些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