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玄奘西行,回来的时候都成大唐境内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祖,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说到这个,咱倒是想到个趣闻,据说当初大唐有个僧人名为玄奘,要往西域取佛经,你猜怎么着?”

    老朱忽然想到了一件事,笑着道。

    “往西域取经?若是突厥之乱未定的时候,应该是不许去的吧?”

    刘邦想了想道。

    “猜对了,可那玄奘也是个倔脾气,你不让他去,他便偷偷去,传闻一路上历经艰险,却也得到了不少人的钦佩,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

    “而位最高者,便是那高昌国的国王。”

    “有零星的记载,那高昌国王很是欣赏玄奘,想让玄奘留下当国师,无奈玄奘不愿,最后只得认为兄弟,并且约定归来后在高昌国讲经三年。”

    “谁成想,等玄奘回来的时候,高昌国变成了高昌县,归大唐安西都护府了。”

    刘邦:“……”

    这tm是什么地狱笑话?

    偏偏老朱讲完,赵匡胤接上了。

    “这还不算什么,得亏玄奘去的早,但凡晚一点,连天竺都险些被王玄策给灭了。”

    看着这些人的话,李二只是笑而不语。

    刘邦却是看的满脸懵逼。

    这还真得亏玄奘暗戳戳的自己偷溜出去了,但凡去的晚一点,去天竺取经,那不等同于在大唐境内取经了?

    刘彻倒是看的险些满眼冒星星了。

    “就该如此!”

    虽然并非同一个王朝的君主,那也不妨碍他的欣赏。

    对待那些永远不会知足,随时可能抓住一切机会犯边的敌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劳永逸!

    “不过该说不说的,李二对自己后代信心太满了,他所做的,跟汉武帝你所做的,还有些许的不同。”

    赵匡胤似是有些惋惜的叹道。

    “的确。”

    对于这一点,老朱也还算认同。

    “汉武当初之所以被称为穷兵黩武,越打国库越穷,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他打的乃是亡国灭种之战。”

    “敌国鸡犬不留,寸草不生的结果,是己方消耗的钱粮与损失的人口同样巨大。”

    “他固然穷兵黩武,但在这过程中,他打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被真正纳入了大汉的疆土,也正是因此,才称得上一句罪在当代,而有功在千秋!”

    与其相反的是,李二也同样四方征伐,大大小小的战役加起来,甚至还要多于刘彻。

    可大唐的经济与人口却没有丝毫的崩塌,反而越发繁盛。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李二很少会发动亡国灭种的战争。

    多数情况下,他都会选择将人打的心服口服,打的乖乖奉上举国的金银财宝,称臣纳贡。

    如高昌国那般直接纳入大唐领土的,终究还是少数。

    更多的时候,大唐对周边属国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不仅通婚,且不少中原工艺也都传了过去。

    这也就为后世大宋屡战屡败埋下了伏笔。

    昔年为何大汉能那般强势?

    明明汉人与胡人相比,身高、体型皆不占优,骑术上更是落后不知多少。

    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在大汉末年之际,也依旧能喊出一汉当五胡的话来!

    区别就在于,中原锻造兵器铠甲的工艺,要远远领先于关外小国。

    因此即便是大汉亡了,在对外的战争上,也依旧是以强势的姿态走上的末路。

    乃至于到了群雄并起之际,也依旧能够将关外各国当经验本刷。

    若非晋朝的八王之乱将中原所剩不多的力量彻底折腾殆尽,边关可谓坚不可摧!

    而到了李二手中。

    他太自信了。

    几乎是毫不设防的将自身所拥有的工艺传给了属国。

    他觉得,无论那些属国学了些什么,在他手中都翻不了天。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在位之时,从来都只有大唐灭别国的事,从未真正的吃过亏。

    甚至远征高句丽,只破十城,他都觉得是自己吃亏了。

    可他却没想过,自己死后又该如何?

    难道大唐的每一任皇帝,都能如他一般吗?

    “这……”

    见老朱都有些赞同赵匡胤的话,李二不由得开始了沉思。

    难道将那些工艺传出去,真的是错的?

    “你们说说,难道朕做错了吗?”

    他看向身下百官。

    当然是不会有人敢给予回应的了。

    皇帝可以知错,可以改错,但不能认错,这是所有人都知晓的事。

    李二也没指望着他们能给出答案,只是静静的看着天幕上,他们依旧激烈的讨论。

    “至少在我看来,李二没做错。”

    “不论是通婚还是共享工艺,那都是属国才有的待遇。”

    “何谓属国?奉你为天可汗,每年朝贡献上大量的奇珍异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